深圳的产业生态系统

新冠疫情带来的中日商务变化之一,是日本企业的“深圳考察”的现象消失。虽是到技术转化和创业盛行的广东深圳进行考察,但多数情况下无法促成实际业务。日本一家初创企业的做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充分利用了深圳的产业生态系。

GREEN UTILITY(位于东京都新宿区)2月底与日本7-11便利店共同针对名为“Re:伞”的服务启动了实证实验。在东京的部分7-11门店设置了双方共同开发的塑料伞销售回收装置,实证实验将持续到7月。

顾客可通过7-11集团的电子货币“nanaco”购买雨伞(含税价1100日元,约合人民币51.43元),如果将雨伞放入装置回收,可获得400积分。损坏的伞也属于回收对象。这种尝试是将每年日本国内销量超过1亿把的塑料伞作为再利用资源进行循环。

“打算充分利用深圳的生态系,在日本提供新的服务”,曾担任过日本IBM技术人员等,2018年8月创立GREEN UTILITY的该公司社长李展飞这样说。

GREEN UTILITY以智能手机电池租赁服务起家,作为低价位手机套餐“povo”促销活动的一环,KDDI采用了该公司的电池服务。GREEN UTILITY还开发了按个销售防疫口罩的自动售货机,并已内定向日本大型房地产企业在东京运营的孵化设施交付使用。

这些装置的制造均委托深圳的企业制造。而且,装置还与美国Amazon Web Services(AWS)的云系统相连,可以用智能手机支付并收集使用信息,确立了“物联网(IoT)”业务模式。

李展飞虽然生在中国,但他第一次去深圳还是在2018年2月。在创业前的半年时间里经常往返于深圳,“开拓了50多家可以委托开发和生产的企业”(李展飞)。由此开辟出一条渠道,可以在很短的交货期内采购品质能够得到日本大企业认可的硬件。

自2016年起,深圳创新(技术革新)开始在日本受到关注,疫情爆发之前,日本企业赴深圳考察的活动接连不断。但作为“世界工厂”发展起来的深圳,其革新偏重于产品制造,日本企业往往不考虑这一点就进行泛泛的参观,甚至出现中国方面对此敬而远之的情况。

新颖的小电子产品是深圳擅长的领域,李展飞通过集中于这个领域进行考察,进入其生态系。在疫情导致无法前往当地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深圳的生态系,这种做法为日本产业界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