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联会在1989年5月成立,当时组织举办大游行,声援北京追求民主的运动。自1990年开始,每年在6月4日晚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烛光晚会,让数以万计的香港市民,悼念在“六四”事件中逝去的示威者。
但支联会也是北京的眼中钉。中联办发言人此前曾批评,支联会从成立第一天起就将“颠覆国家政权”作为政治纲领,过去30年从未停止煽动对中国和执政党的仇恨,解散“大势使然”的“政治事实”,“反中乱港”组织不会再有作乱空间。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任何组织都有权自利解散,但若有违法行为,并不会因为解散而不需要负上法律责任,又称当局是基于事实和证据检控支联会相关人士,相信法庭审讯可以披露真相。
支联会“理念在港人心中”
支联会9月25日召开会员大会,130多个成员团体中,有45个团体代表或授权人出席大会,以41票赞成、4票反对通过解散。
支联会公司秘书蔡耀昌表示,常委会将即时停止工作,不会再有组织名义的立场和活动进行。他表示对组织解散感可惜,但相信理念会植根港人之中,目前不能够控制未来政府会对支联会采取什么行动。
他表示,难以预测日后没有支联会,六四集会可以如何进行,但按照过去两年的六四集会,已经不能如过往般顺利举行。
正在狱中服刑的支联会主席李卓人在9月25日在狱中向外发出信息称,“任何政权都不能夺去人民的记忆和良知,支联会的理念已传承在每个香港人心中,火种在,希望在。争取平反六四、建设民主的奋斗,就由千万人接棒。历史任务未竟,功成当中有你和我!”
支联会会员、社民连成员曾健成对解散感到痛心,批评政府用尽所有公权力和法律逼使公民团体解散,相信历史会还支联会一个公道。
支联会如何走向终结?
支联会五大工作纲领是“释放民运人士、平反八九民运、追究屠城责任、结束一党专政、建设民主中国”,主要活动是传承对“六四”的记忆,经常声援中国维权人士。
香港不少民主派人士,也是透过“六四”晚会获得政治启蒙,不过支联会以争取“中国民主”为主轴,但香港年轻人希望与中国保持距离,又认为烛光晚会“行礼如仪”,争取民主步伐停滞不前,而令支联会失去年轻人支持,“佔中”前后曾出现大学生杯葛参与“六四”晚会的风波。
但《国安法》实施后,香港民主派受尽打压,游行示威绝迹,支联会的“结束一党专政”纲领,被亲建制追究是违反《国安法》。
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曾批评称,“那些叫嚣结束一党专政、否定党对一国两制事业领导的人,那些企图把香港作为地缘政治的棋子、遏制中国的工具、渗透内地桥头堡的人,是在毁坏一国两制制度根基,是香港繁荣稳定的真正大敌。”
港警亦以疫情为由,连续两年禁止“六四”晚会。
去年6月4日,大批民众到维园悼念,结果民主派人士被追究未经批准集结,黄之锋、何俊仁、李卓人等16名被告先后认罪被判监,但黎智英、邹幸彤、李卓人等不拟认罪。
而今年6月4日当天,副主席邹幸彤早上涉嫌宣传或公告未经批准集结被捕,引发外界关注,警方把维园完全围封,令维园首次没有在6月4日晚出现烛光,不过仍有大批市民在维园外的街头举光悼念。
上个月,香港警方国安处去信支联会常委,指控支联会是“外国代理人”,要求对方提交资料,支联会否认自己是“外国代理人”,拒绝提交资料,多名成员在9月8日被警方以涉嫌违反《国安法》被捕,邹幸彤申请保释被拒。
全球61个人权组织曾在9月16日发表声明,要求港府撤销针对支联会领袖的指控。
支联会高层内部对解散与否存在分歧
支联会常委收到警方的信件后,开始争论应否解散组织,上月底,常委会内部以一票之差、过半数通过把解散议案提交会员大会作出决定。
正在狱中服刑的支联会主席李卓人和前副主席何俊仁早前曾发出公开信,称在当前社会环境,支联会最好的处理方案是主动解散。
不过,因涉违反《国安法》被捕而不获保释的副主席邹幸彤透过脸书反驳称,看不到主动解散支联会对继续他们的理念有何帮助,而自行决定中止运动,与被当局取消,存在很大差别。
她指,虽然解散组织可以让众被告有减刑理由,但作为香港硕果仅存、规模较大的民间组织,恐慌性解散会打击民气,不希望自身行为助长恐惧蔓延。
她说:“虽然我正承受着四条关于支联会及六四的控罪和漫长牢狱生涯的胁迫,但我更重视的,是这场政治审判的运动能量,以及港人抗争历史的组织维度,会否被政权弱化为零星的个人反抗。这不仅对留下来坚持的人们,亦对香港公民社会的未来,影响深远。”
各界反应
当年“六四”学运领袖吾尔开希对支联会解散感到很悲愤,他说“如果一个以支援中国爱国民主运动为宗旨的组织,也为国安法所不容。那么恰恰证明所谓的国家安全,是反民主甚至反真正爱国。”
“六四”死难者母亲组成的团体“天安门母亲”的骨干成员张先玲和尤维洁对支联会解散感到遗憾,感谢支联会多年来的支持,强调“组织可以解敬,人心是解不掉的”。
张天玲接受访问时称:“解散了也不代表他们是放弃。他们在六四以后组织了30几次的维园晚会,谴责政府当年的血腥屠杀的罪行。他们做了这么多年,已经很不容易、很艰难了。我觉得是彪炳史册、留名千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