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构建围绕印度太平洋的经济框架想削减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开始构建围绕印度太平洋的经济框架。目的是填补特朗普政府退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造成的空白,力争在供应链对策、重要技术的出口管理及数字领域的共同规则方面,与各国达成一致。不过,也有国家警惕这将加剧中美脱钩,日本从中协调也有可能成为关键。

美国提出的构想是“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为了推销这个经济框架,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戴琪11月访问了日本等亚洲各国。日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访问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一直在做准备工作。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与马来西亚总理伊斯梅尔·萨布里(左)举行会谈(11月18日马来西亚布城,马来西亚政府提供,KYODO)

这个构想的内容大多针对中国。其中包括削弱供应链的对华依赖,加强出口管理,防止重要技术外流。在数据及人工智能(AI)的利用上,讨论共同规则,在中国加强攻势的基础设施领域也将开展合作。不过,框架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日本政府的相关人员怀疑“构想根本不成熟”。

美国加快提出构想的背景是中国的攻势。美国以外11个国家发起的CPTPP,9月份中国大陆、台湾申请加入,12月13日,韩国也表示要加入。2022年1月,由中国主导、15个国家加盟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将生效,如果美国继续缺席,整个地区的经济秩序将发生改变。

虽然美国国内反对贸易协定的声音强烈,但拜登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新的框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构想的内容并无新意。比如:强化半导体等的供应链,日美澳印“四国集团”一直在做,数字领域的共同规则在区域内也有多个先例。

在支援基础设施方面,美国提出了抗衡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返更好世界倡议”,已在七国峰会(G7)上决定合作。可以说这次美国构想的主要目的是将区域内的多项措施放在一个框架之下,并推广到整个印度太平洋地区。

左右为难的国家

不过,也有很多国家为选择中国,还是美国而焦虑。比如:美国所说的出口管理虽然针对的是尖端技术,但如果过于严格,将给对华贸易多的国家造成打击。据说有亚洲国家的贸易负责人提出“期待日本充当与美国协调的角色”。希望尽量锁定出口管理对象等,防止不必要的对华脱钩。

最初的CPTPP是增加对美国市场出口的期待促进了各国的加盟。新的框架也需要“糖果”。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访问马来西亚时,访问了因新冠疫情而临时关闭的当地半导体工厂,表示将帮助稳定供应链。如果国外的投资增加,亚洲各国总是欢迎的。

对基础设施的支援也是如此。比如在通信领域,缺乏资金实力的国家虽然担心数据被窃取等,但仍购买了便宜的中国设备。如果美国能够支援这些国家建立安全的基础设施,将吸引他们加入新的框架。

也有人泼冷水。美国国务部前顾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斯科特·米勒(Scott Miller)表示“美国的企业、农民和劳动者想要的是出口市场”,指出不伴有关税谈判等的框架不会取得成果。

另一方面,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渡边哲也表示,美国参与亚洲事物本身就有很大好处。“为了保持与中国的平衡,日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

中国持观望态度。但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宋国友给英文版《环球时报》投稿讽刺地表示,美国为了让各国加入经济构想总是费劲口舌,却总不见有实际的投资。

拜登政府为了2022年11月的中期选举,急于取得成果。日本也要硬着头皮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