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科技限制-北京的策略

在美国重拳打压之下,中共看清了自我科技实力的有限,下决心“弯道超车”,来一次科技模式的转化,改变以往的无根的“消费科技”,但专家判断:难!

对中国的科技巨头来说,2021年是相当难熬的一年。北京官方紧缩市场监管,频频出手打压互联网民企,重挫许多中共科技巨头的市值,也导致上兆美元的损失。分析人士指出,北京一连串的重拳整顿是为了中共的“科技转型”铺路。中共打算向德国看齐,将发展重心从消费科技,转向深度和工业科技,因为美中科技战一开打,中共认清到自己的实力落后美国太多,尤其是半导体等科技制造业有太多的短版要补强。

北京当局这一连串锁定科技巨头的打压,导致过去一年来中概股惨遭抛售。美国CNN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总市值累计已蒸发逾1.2兆美元。其中,阿里巴巴市值相较去年10月的高峰狂泻近44%,3440亿美元的市值凭空消失;而腾讯股价也从今年初的高点惨跌近四成,逾4000亿美元的市值也灰飞烟灭。

根据财经媒体《彭博》于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与腾讯已经双双跌出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榜单,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首次没有中国企业入列。

对此,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研究员麦特·希恩12月6日在一场视讯研讨会上表示,北京打压科技巨头背后的战略思维是有意将经济的发展重心从消费科技转向深度科技和工业科技,不过,打压消费科技企业将严重扼杀中共的科技创新。

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表示,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成功让中国顶尖人才只贪图数字科技衍伸出的商业模式。但在美中科技战的困境下,中共买不到、也讨不来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国外最新的机械设备,这让中共看清制造量能的重要性,因此,中共近来扩大对机械、精密加工以及半导体等产业的政策支持。

分析人士说,北京一手打压服务业本质的数字科技,一手拉拔制造业基础的深度科技,印证的是中共近年来奉为显学的“德国模式”。

分析人士说,中共的“十四五”规划将强化中国的制造优势,推升制造业对GDP的占比,并改进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及加速解决众多领域的“瓶颈”。

台北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陈建甫也同意,美中科技战开打后,中共的先进科技发展被美国掐住咽喉,凸显出中、美科技实力的差距,以及中共在科技制造量能的不足。但中共一方面撒钱扶植半导体等科技产业,另一方面打击互联网民企,也颇有“国进民退”的味道。

陈建甫认为,中共希望将资金、人才导引到国家迫切需要的IC等科技制造业,但数字科技跟IC制造业落差极大,人才不容易移转,再加上受到美国围堵,关键技术取得困难。尤其科技制造业需要累积技术,中共想“弯道超车”恐难于上天。

以光刻机为例,卡内基基金会的希恩笑称,如果可能,中国政府会毫不犹豫用阿里巴巴换取光刻机,光刻机是生产高阶芯片的核心装置,希恩说,阿斯麦5年才打造出原型机,14年后才收到第一张订单,这么长的投资回收期让不少竞争者打了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