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物价和消费者物价两种指数背离

在全世界都在警惕通货膨胀风险的背景下,日本似乎与物价上涨的浪潮无缘。但资源价格上涨和日元贬值正在对进口物价产生切实影响。企业物价和消费者物价两种指数的背离正在夺走日本经济的体力。

“肉类冲击”(Meat Shock)袭击了日本家庭的餐桌和餐饮业。新冠疫情导致产地人手短缺,加上干旱灾害的影响,导致肉类供应不畅。美国产牛腩肉在日本的批发价已飙升至去年的约两倍。

批发价上涨企业利润降低

尽管日本的牛肉盖饭连锁店企业“松屋”和“吉野家”上调了主力产品普通份盖饭的价格,但经营“食其家”的泉盛控股(Zensho Holdings)放弃上调日本国内的价格。该公司称,“想尽量抑制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的涨价”。松屋和吉野家的涨价幅度也只有几十日元左右,比不上牛肉批发价的上涨。因此,这将成为挤压企业利润的因素。

在日本,企业物价和消费者物价的涨幅差距就像鳄鱼嘴一样拉大,背离越来越严重。这正是日本经济面临的难题。

日本的企业物价处于创纪录的上涨局面。10月,企业物价指数比2020年同期上升8.0%,升幅为40年来最大。能源、金属、木材等推高了企业物价指数。

但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升幅度却徘徊在0%区间。涨价趋势并未扩大到下游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像追赶企业物价指数一样,30年来涨幅首次超过6%,日本的情况与美国截然不同。

新冠疫情动摇了世界经济,但在经济开始恢复正常的当下,各国的经济实力差距更为明显。在美国,7~9月的个人消费比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7~9月增加10%。相反,日本的4~6月个人消费却比两年前下滑5%。

名义工资涨幅30只有4%

上述局面的背后是工资未涨的日本所面临的结构问题。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介绍,过去30年美国的名义工资涨至2.6倍,而日本仅涨了4%。

具体从家庭收入来看,可以看得更加清楚。日本两人以上的工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仅增加了5%(每月2.4万日元多,约合人民币1340元)。同期,日本的社会保险费增加了35%(每月大约1.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49元)。持续增加的社保费用压迫着家庭收支。

由于工资不涨,需求也很弱。企业想转嫁高涨的原料费用也没有办法转嫁。企业的利润不增加,工资也就无法上涨。日本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消费恢复的美国将缩小货币宽松规模,也有的国家加息。对距离货币宽松政策的出口还很遥远的日本而言,日元贬值压力将越来越大。

日本的进口物价指数已比2020年高出4成。今后的日元贬值可能会使日本变得更加贫穷。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永浜利广指出,如果原油价格为每桶80多美元、日元同比贬值5%左右的状况持续下去,日本家庭的负担每年将增加2.9~3.5万日元。

岸田文雄政府提出的经济政策明显具备普惠因素,但缺乏解决结构问题的态度。日本能否扭转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资、进而消费扩大的良性循环?席卷全球的物价上涨浪潮把日本应该解决的难题摆在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