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10月31日开幕。主席国英国似乎要在会上要求中国等国家取消煤炭火力发电,但发达国家也并非无可挑剔的优等生。实际上,温室气体排放量“评分法”有对发达国家有利的一面。如果改变评估标准,就会出现另一种局面。已经有研究人员将其视为与新兴国家对立背后潜藏的问题加以关注。
“在发达国家推进本国减排的背后,也有将排放量强加给新兴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的一面”,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准教授金本圭一朗这样指出。
据金本准教授等人估算,在2015年中国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有5.8亿吨来自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同样,有5.3亿吨来自向欧洲出口的商品,有2.4亿吨来自向日本出口的商品。日本原本的排放量约为13亿吨,如果算上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所产生的部分,排放量将会增加接近2成。这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规模。
从现实情况来看,各发达国家并没有将这些算作本国的排放量。原因根据规定,在商品生产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被视为生产国排放。这一规定遵循了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框架《巴黎协定》。
出口占中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的标准有利于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发达国家。英国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加快向金融业转型。需要大量电力的制造业出现空洞化现象。电力来源中的煤炭火力发电比例目前为2%左右,最早将于2024年降至零。1990年到2019年期间,温室气体减少4成,该国提出了到2035年减少78%的高目标。
而中国正好相反。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廉价劳动力和低价燃煤电力为武器,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获得迅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被认为来自于出口产品的生产。
国与国之间的不对称关系容易被忽视。9月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召开。英国首相约翰逊对中国说,“应该分阶段取消国内的煤炭火力发电。从英国的经验来看,这显然是可行的”。针对这种强硬的态度,也有冷静的观点认为,“这是放弃制造业才能做到的事情”(日本环境省的相关负责人)。
日本在与澳大利亚推进的氢气海上运输业务中,也将利用煤炭制备氢气时产生的温室气体计在澳大利亚头上。不管日本国内消费了多少氢气,排放量都按零计算。
消费角度的计算
从全球来看,只是将制造产品的场所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能实现脱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截至10月25日的统计结果显示,根据已批准《巴黎协定》的19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的削减目标计算,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将比2010年增长16%。《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将21世纪的气温升幅控制在1.5度以内,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减排45%。认为不能停留在至今思维方式延长线上的方式和做法的观点很强。
专家中有人提出从消费者的角度计算各国排放量。设想进一步明确实际消费产品受益一方的责任,促进与新兴市场国家等的合作。在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有讨论。
英国斯坦福大学等的研究人员们公布了将排放量不仅与产品生产国和地区挂钩,还跟消费国和地区挂钩的数据。根据2018年推算,中国的排放量整体减少1成。而日本反而增加1~2成。就连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非常“富有野心”的英国都增加4成。这将动摇其作为引领脱碳社会领导者的地位。
从消费者的角度计算排放量并非无稽之谈。现在在日本国内,不仅将发电排放量记在电力公司头上,还并列公布计入用电的产业及家庭等部门的数字。不仅能源生产方有减排责任,使用方也有减排责任。
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量来计算排放量现在仅限于专家间的讨论和研究。尚未达到作为国际规则可以立即应用的阶段。因为难以准确掌握跨国货物流通和消费的复杂动向。据日本政府相关人士介绍,在以COP为首的国际贸易中也尚未采用。
即便如此,在通过贸易相连的世界上,各国和地区仍需要跨越不同立场进行合作。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关系对立起来,不仅无法消除隔阂,也无法推进脱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