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将继续坚持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

日本银行(央行)总裁黑田东彦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通货紧缩的影响仍留在(日本)人们的思维方式中”,强调将继续坚持实施大规模的货币宽松。美欧的中央银行因为担心通货膨胀,已开始探索缩小宽松政策,而物价持续低迷的日本则属于例外。日本从20年前的量化宽松开始,一直采取货币宽松政策,但并未摆脱“低温经济”,需要加快解决收入停滞等根本性问题。

黑田东彦在2013年春季上任时,宣布“将用2年左右把物价上涨率提高到2%”,开始实施大量购买国债等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物价1年左右摆脱了负增长,实现了1.5%的正增长,但后来失速。黑田东彦预计到第二任期结束的2023年度也“完不成2%的物价目标”。

因此,黑田东彦重申“即使新冠疫情结束,日本央行也将继续坚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欧美已经出现缩小宽松政策的观点,但日本央行表现出了长期维持大规模宽松政策的姿态。

日本央行从2001年开始引进量化宽松政策到现在已有20年。但1991年是年度物价上涨率(除去提高消费税影响外的综合物价上涨率)超过2%的最后一年。黑田东彦表示“企业和消费者都受到过去通货紧缩的影响”,承认了心理没有好转的低通货膨胀环境的严峻性。

原因之一是工资上涨和物价上涨的良性循环消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里,美国的名义平均年收入增加约8成,德国和法国增加约5成,而日本反而减少了5%。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仍优先维持就业岗位,但同时通过降薪等方式压缩人工费。普遍认为未来物价和工资都不会上涨,导致企业和家庭收支心理萎缩。

由于日本的结构改革滞后,潜在增长率无法提高,这也是低通胀的原因之一。日本在过去20年里,增长率一直不到1%,目前低于1.8%的美国。黑田东彦呼吁,“今后仍希望政府推行必要的结构改革和增长战略”。要利用宽松货币政策彻底摆脱通货紧缩局面,政府必须制定投资数字和脱碳的增长战略。

在大规模宽松政策的作用下,日元不断贬值,汇率从2013年春季的1美元兑换90日元左右变成1美元兑换110日元左右。货币贬值在短期内会产生吸引外需的积极效果,但长久下去,企业会放弃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从中长期来看,将会削弱国家的竞争力。黑田东彦也指出,“日元贬值因增加出口量而拉高增长率的效果正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