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正面临来自华盛顿和北京政界的双重重大挑战。
这两个国家的新规定将使其他中国公司更难追随这些再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脚步,限制它们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帮助互联网零售巨头阿里巴巴、在线游戏公司腾讯、叫车服务公司滴滴这类公司的发展壮大,也一度包括中国电信。
在北京,监管机构已表示,他们计划仔细审查那些希望在海外上市的国内公司,特别是这些公司收集中国消费者数据的情况。专家说,这导致许多中国公司开始重新考虑在中国以外的交易所出售股票的计划。
与此同时,拜登政府正在推进一项实施2020年一项法律的计划,该法律将迫使外国公司从美国交易所退市,除非这些公司允许美国监管机构至少每三年核实一次它们的财务审计,而中国政府对此一直非常反对。
许多这些横跨美中市场和资金的著名大型中国公司突然陷入了西方资本市场和中国政府间的拉锯战。西方资本市场要求上市公司提高财务透明度,而中国政府则小心翼翼地保护敏感信息。
这一层紧张关系如何得以解决,将决定世界上资本最雄厚、流动性最强的资本来源地——美国股市——能否向中国企业开放。这也将决定投资者们能从在世界经济中正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中国公司那里期待得到多少透明度。
主要资金来源
中国企业高度依赖于美国资本市场的融资。
仅在2021年的前六个月就有34家中国公司开始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筹集了约124亿美元的资本,并为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带来了数亿美元的手续费。另有20家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根据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5日,共有248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总市值为2.1万亿美元。
滴滴旅途颠簸
本月早些时候,在中国监管机构以违反数据使用和收集规定为由,迫使滴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之一 – 将其应用程序从中国市场下架后,该公司股价暴跌。
在宣布对滴滴进行调查时,中国当局对该公司所谓的违规行为含糊其辞,但表示此举是“巩固海外上市公司信息安全责任”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拥有广受欢迎的短视频应用TikTok的中国公司字节跳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推迟原计划在纽约进行的首次公开募股。这一声明是该公司与中国政府官员会面后发布的,该公司称自己存在未被具体指明的数据安全问题。
专家表示,这类政府调查的结果是为促使中国企业重新考虑在美国或其他外国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壮大国内交易所
在对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实施新审查的同时,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向国内公司表明,中国的交易所是筹集资金的可行选择。
今年年初,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迫使中国电信在美国退市后,该公司开始转而投向中国的交易所。上周,中国监管机构同意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向公众发行84亿美元股票的计划,这是十多年来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发行。
虽然一些人担心中国政府正在采取阻止国内公司在外国交易市场出售股票的早期措施,也有另一些人认为,北京的目标并不那么明确。
中国的目标可能有限
“我认为,现在假设(中国政府的)目标是阻止这些公司在海外市场进行任何形式的上市还为时过早,”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迪说。“如果这就是目标,那证券监管机构本可以干脆拒绝批准任何正在筹备中的上市计划。”
欧亚集团的资深领导人特里奥洛上周五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也表示,他认为北京的战略目标比以上设想更加有限。
“目前还不清楚北京的策略是不是比如强制所有公司在香港或内地上市,因为我觉得这在短期内不太现实,” 他说。
“我认为北京方面正试图拿捏微妙的局面,” 他补充说。“他们正试图让中国公司同意在上市前先通过这些监管障碍,这样他们就可以对这些公司进行一些控制。但我认为,他们仍然在努力解决一个长期问题,即他们是否会在这个(对中国公司的)审计问题上与美国达成一致,因为最终,这将是中国公司是否能继续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透明度上的复杂性
美国要求中国上市公司接受财务审计的这一摩擦源于中国公司与大多数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公司之间的内在差异。
例如,在美国,上市公司往往与联邦政府保持距离,这意味着当投资者要求这些上市公司提供有关其运营和财务的详细信息时,政府的安全利益不会受牵连。
然而,在中国,大公司往往与政府或军队紧密交织,这使得要求这些中国大公司达到西方式的透明度变得没那么简单。
“一个拐点”
专家表示,中国公司和美国市场之间毫无疑问至少会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一定程度的脱钩正在进行中,且似乎不可避免,”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言人巴里称。“整个关系正处于一个拐点上。”
“为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分道扬镳,尤其是中国将必须改变其行事方向,而这在目前看来是不太可能的,” 巴里说。“我们在中国的公司报告称,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持续盈利良好,但由于双边关系恶化,他们越来越担心未来。在前景变得更加明朗之前,新的投资将会减少。”
像其他人一样,巴里也对出现一个可能防止双方重大损害的解决方案抱有希望。他表示,特朗普政府谈判达成的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可能成为实现某种平衡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