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1二季度增长7.7%下半年可能放缓

日经中文网和日经QUICK新闻汇总的中国经济学家调查显示,中国2021年4~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期平均值为7.7%。虽然成功遏制新冠疫情,保持复苏态势,但不少观点认为下半年的增速将放缓。

4~6月增长率预期的区间为6~10.5%。环比增长率的预期平均为1.4%,高于1~3月的0.6%。2021年全年的增长率预期为8.6%,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时预测的美国(6.4%)、欧元区(4.4%)和日本(3.3%)。

中国在新冠疫情造成直接打击的2020年1~3月出现负增长,随后迅速复苏。2021年1~3月创出18.3%的大幅反弹,不少观点认为4~6月以后增长率将逐步放缓。光大新鸿基的温杰预测称4~6月增长率为8%,7~9月为6.7%,10~12月为6.2%。

瑞穗银行的细川美穗子指出,“虽然同比指标持续放缓,但大部分与2019年相比呈现增长态势,将维持复苏趋势”。德勤中国的许思涛认为,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中国政府将加快经济活动的正常化。消费者心理将改善,企业投资也变得活跃。

另一方面,中国媒体《财新》等发布的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出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安盛投资管理公司(Axa Investment Managers)的姚远认为,出口和信用两方面的逆风正在加强,增长势头将迎来顶峰,今年下半年将放缓。

不少观点指出消费恢复的迟缓。京东科技的沈建光慎重地认为,5月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复苏的基础仍然薄弱,经济复苏的支撑是出口和房地产投资,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复苏迟缓。

荷兰银行(ABN AMRO)的Arjen van Dijkhuizen也表示,旅客运输量和高速公路交通量等依然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分析称“消费者仍然谨慎”。裕利安宜(Euler Hermes)的黄黎洋把消费定位为仅次于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的第3大支柱,指出虽然失业率等指标尚可,但家庭收入预期仍未恢复正常。

出现考虑到目前的经济指标等、下调全年增长率预期的趋势。巴克莱银行的预期从9.4%下调至8.4%,美国银行(BofA)从8.5%下调至8.3%。

本次调查提出多个选项,询问有可能招致经济下行的风险,超过一半受访者列举了“疫苗接种迟缓和变异病毒等疫情再次加剧”。中国在发现感染者之后会迅速采取严厉的出行限制措施,与欧美相比对经济的打击更为明显。

中国广东省5月底发现疑似印度型变异病毒感染者时,采取大规模检测和出行限制措施,集装箱码头被临时关闭。瑞穗银行的细川美穗子指出,“虽然只用约1个月就成功抑制疫情,但疫情扩大时经济活动将停滞”。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胡东安也警惕地表示,由于供应链混乱和供货推迟,负面影响波及生产和出口,将打击企业的投资心理。

中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已完成2剂疫苗接种的人的比例为4成左右,预计年内达到7成。有报告称中国疫苗预防变异病毒的效果低,即使接种取得进展,也存在无法消除新冠风险的可能。

“三孩政策效果有限”

中国为了给少子化踩下刹车,出台了允许1对夫妻生育第3个孩子的方针。不过,认为“三孩政策”将提高出生率的看法很少。

三井住友德思投资管理的佐野铁司指出,“在中国,不仅是住房价格,教育费也出现上涨,养一个孩子已竭尽全力。即使允许生三孩,也难以推动人口增加”。野村国际的陆挺认为,如果考虑到育儿成本上升和二孩政策效果有限,则新政策的影响有限。

东亚银行的林艳虹表示,房地产价格上涨和长时间劳动也是年轻一代对生孩子感到犹豫的原因。要提高出生率,需要配套政策。工银国际的程实认为,通过结合促进女性工作、加强社会保障、降低生育费用等政策,可提高效果。

有观点认为,早于预期的人口减少将成为拉低中国经济的因素。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的朱颜奇表示,老龄化将给消费和政府财政带来风险。地方政府面临养老金债务的激增,医疗制度也将迎来压力。

另一方面,德意志资产管理(DWS)的Sean Taylor表示,“中国人口在今后5年以内达到峰值的可能性很高”,认为“以提高劳动参与率和生产效率为目的的政策将缓解逆风”。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胡东安也指出,劳动力减少未必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停滞。能否在不打击消费的情况下改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