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色列和哈马斯发生了激烈的军事冲突。哈马斯向以色列人口稠密的城镇发射了一千多枚火箭弹。此举显然激起了以色列的“震怒”。随即,哈马斯的六名高级指挥官和另外五名哈马斯关键人物在12日被以色列定点清除。此外,以色列国防军称,他们还击毙了另外60名哈马斯军官。以巴之间,是一场毫无悬念、实力悬殊,又不能不打的战争。
我看到有不少文章在写以巴局势。有些从历史和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冲突的成因。还有评论认为,以色列之所以能够大杀四方,完全依赖于美国的支持。我不是中东问题专家,也不是军事发烧友。所以,我以我在以色列的经历聊一聊。帮助朋友们从一些细节上认识以色列这个国家。
1 以色列的忆苦思甜饭
最近看到不少地方都在组织“重走长征路,吃忆苦思甜饭”的活动。让我想起了以色列人的忆苦思甜饭。没错,这个真的有。以色列是闪族的后裔,全国四分之三的人口信奉犹太教。同时,以色列还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民主制的国家。所以在以色列,民主制度和宗教习惯并存的现象比比皆是。
对以色列人来说,每年都会吃一顿“忆苦思甜饭”。时间是在大名鼎鼎的逾越节。根据圣经记载:因为耶和华要巡行击杀埃及人的长子及头生动物。摩西就告诉以色列人把羊羔宰了,用羊血涂抹在门框上。并且天亮之前不可出门。上帝看到后便会绕过这家(Passover,灾殃越过去)。以后,守礼这个日子就成为以色列人永远的定例。到了新约时代,逾越节不仅是从灾殃中得到救援的唯一的节期,也是从罪中得到解放的日子。 以色列人的日常主食是一种烤制的发面饼。中空,可以填入不同的馅料。但是在逾越节为期七或八天的时间里,不允许吃任何发酵食品,只能食用一种叫macpt的死面饼。味道一点都不美丽。不仅如此,在吃这种饼的时候还要搭配苦菜和盐水浸泡过的的青菜。象征着记住被埃及奴役的辛酸。除了“忆苦”,当然还要“思甜”。以色列犹太人在逾越节这天还会喝红酒,以表示对上帝感恩。在《新约》里,红酒象征着耶稣立约的血。在吃忆苦思甜饭的同时,还要“痛陈革命家史”。即,给家人们重述逾越节的故事。
以色列自从被罗马人灭国后,犹太人遭到了一千多年的放逐。但无论散布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哪怕成为掌握世界经济命脉的族群,以色列人依然没有迷失自我。这和对历史的记忆和信仰的传承不无关系。而真实的信仰,让人在做事的时候不至于无所顾忌。
2 一张不被欺负的脸
在我小时候受到的教育里,以色列是美国的打手和走狗。专门以欺负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为乐。现在也有不少人指责犹太教极端主义可以媲美法西斯。然而事实上,工作和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都不在少数。并没有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受到排挤和打压。在以色列街头,随处可见裹着头巾的阿拉伯人。这些阿拉伯人,八成以上是穆斯林,剩下的是德鲁兹派和基督徒。其实在以色列的议会里也有不少阿拉伯人,而且还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即便是以色列的犹太人也有区别:约8%认为自己是极端正统犹太教徒,12%认为自己是“笃信宗教的人”,13%是“笃信宗教的传统主义者”,25%是“不笃信宗教的传统主义者”(即不严格遵守犹太教法的人),42%是“世俗的人”(希伯来语: חִלּוֹנִי)。
以色列人并不追求战争,但也不会忘记战争。在以色列的小学课本里面,讲述有犹太人在全世界颠沛流离的经历,但并没有给孩子们灌输过“XX就要挨打”的观念,更没有什么“把哈马斯从地图上抹掉”的最高目标。我曾半开玩笑的问一位以色列当地的朋友,既然恐怖威胁无时不在,为啥不让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参加军事训练?比如没事练练投手榴弹拼刺刀啥的。对方一脸不屑的看着我说,教会孩子躲避袭击是有必要的。但让孩子们上战场,只有最没人性的恐怖组织才干得出来。如果学校里教孩子们从小就充满仇恨,一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有人说到以色列的全民兵役制度时候,经常会配上一些民间美女背着步枪逛街的图片。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是个可笑的谎言。就好比有人说北京人爱吃炸酱面,所以随身都会挂满大蒜一样。其实在以色列街头,除了巡逻的军警,你看不到有当地居民持枪出门。而以色列认为,对待恐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制造恐怖的人和家庭陷入更大的恐怖中”。以前还是“敌杀一名以色列人,我必杀十名敌人回报”。现在则更省事了。已经变成“敌杀我以色列人,我送敌领导人去见默罕默德”。对于哈马斯和伊朗的神棍来说,无人机的呼啸是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尽管身边360°全是敌人,时刻被战争的阴云笼罩。以色列仍然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孩子们可以在街头自由玩耍,上学也用不着家长接送。这不仅是因为以色列的安检绝对是全球最严格的;还源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人们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而安全的衡量标准,并不仅仅是社会治安,还包括安全的食品、空气和水,健全的法制和透明的行政;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等。举例来说,以色列全国的自来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这在整个中东地区来讲,绝对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做到。如果说我对以色列人有什么印象。最深的就是,走在街上的以色列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长着一张不被欺负的脸。
3 停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根据犹太教的记述,上帝用六天创造天地万物,第七天的时候进入了神的安息。所以,每周的第七天是安息日。这里要说一句,以色列人对于一天的概念和我们不同。我们认为一天从日初开始,而以色列人认为日落才是标志着新一天的到来。在这一天里以色列人什么都不做,商店关门,学校停课,汽车不能上路,也不可以使用电器。甚至连有磁卡的门锁都不能用,只能使用钥匙开门。很多酒店为了给非犹太教顾客提供服务,还要专门配备“安息日电梯”。因为安息日连乘坐电梯也是被禁止的。在安息日开始之前的下午,商店会以五折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食品给穷人。慈善,被认为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美德。
在安息日,以色列的犹太人会呆在家中“闭门思过”。这个词儿用在这里特别准确。因为安息日里,人们不仅要关闭城门和家里的门窗。更主要的是关闭自己的心门。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封闭、安静的环境中,内视和自省。检点自己的不洁之处,然后忏悔。我觉得,一个懂得忏悔的民族才是强大的。一个能够慢下来自省己身的人,在重新起步的时候会走得更稳,更有信心。
除了安息日,赎罪日更是犹太人的绝对休息日,从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吸烟、不会友。这还导致了以色列差一点在赎罪日战争中被灭国。事发1973年10月6日。当时大多数官兵都留在营中度过赎罪日,只留了极少数士兵负责执勤。埃及和叙利亚偏就选择了这一天突袭。这也太特么不讲武德了。战争初始,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埃叙联盟占了上风。而后的两周画风大变。在戈兰高地,以军的2个装甲旅和11个火炮连硬抗叙利亚5个师与188个连的入侵。仅用4天,就把全部叙利亚军队赶回边界。埃及方面,到战争结束时,以军推进到距离首都开罗只剩下101公里。这次战争,让以色列从前面取得的一连串胜利的骄傲中清醒过来。开始认真审视和阿拉伯国家间的关系。
以色列是一个全民兵役的国家。无论男女,到了18岁就要参军两年。因此很多学生在考上大学以后要先加入军队服役。两年过后再回到学校读书。孩子们在完成繁重的高中学业后经历军营磨砺,不仅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还会让人褪去青春的单纯和浮躁。相比其他国家的同龄人,以色列人在进入大学以后会更懂人生的意义。
我觉得最毒的鸡汤莫过于“这世上所有的牛逼,闻起来都是加班的味道”。一个没有停下来的时间,被生活逼迫着除了挣钱以外无暇它顾的人,与牛马无异。996和灌输式教育只会让人的大脑变得机械、麻木,进而丧失自信和人类情感。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创造力的。当人被切断了内省和觉悟的通道,野蛮和兽性的一面就会显现出来。
4 以色列的共产主义
以色列有一种有趣的地方叫“基布兹”。汉语翻译成“共产主义生活”。我倒是认为,叫人民公社似乎更贴切一些。在“基布兹”里,实行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共产主义。
“基布兹”很像一个缩小版的生产建设兵团。其内部设施齐全。不仅有医院、幼儿园、饭堂、图书馆、教堂,还有各种公共娱乐设施。“基布兹”的成员无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会拿一样多的工资。其实大家对工资的需求并不高。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接受各种公共服务都是免费的。吃饭就去食堂吃大锅饭,住房一家一套平均分配。连家具都给你配好。所谓工资,其实就是零花钱。“基布兹”里讲究身份平等。不会人为定出什么所谓的行者级别,更不会有“一把手说了算”。这里的大事小情都要通过集体决议。集体经济产生的收益也会平均分配到每一个人。这简直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世界。而这样的“基布兹”在以色列全国,大大小小足有270多个。从中走出了不少社会精英人物。以色列共有17位总理,其中一半出自“基布兹”。
我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融入很多犹太人血液中的“共同理想”。他们的目的不仅要创造一个现代国家,而且要创造一个基于共产主义思想之上的,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新型社会。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历史上看,因为以色列人要摆脱奴隶的命运,所以摩西带他们走出了埃及。又因为“流淌着奶和蜜”的迦南不欢迎还有奴隶烙印的人踏足。所以,摩西带着以色列人在西奈沙漠里兜了四十年圈子。甚至连自己也不敢例外。就是为了避免少数人明明可以吃人饭,却天天怀念那些吃屎的日子。而在西奈半岛的岁月里,集体劳动和资源平均分配无疑是整个种族得以繁衍的保障。任何搞“双轨制”的想法只可能带来两个结果。要么重新变回人压迫人的奴隶社会,要么民族分崩离析死光光。
后来,这种思想经由一位犹太人——马克思之手得以发扬光大。但马克思的理论仅限于一种缺乏社会实践的实验室理论。与其说是马克思在自己的手稿中留下了很多开放性选择,还不如说他压根就没把很多事想明白。还是列宁比较狠。根据马克思早期的理论搞出了一条通过暴力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发展道路。并最终衍生出相对独立的另外一条历史线索。
其实列宁能去俄国也离不开一个叫马克斯·沃伯格的犹太人。他曾是德国特勤局局长和德国政府的财政顾问,秘密支持列宁并为布尔什维克提供资金。马克斯·沃伯格在1916年为列宁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出版社。后来在他的帮助下,列宁前往俄国。1917年,马克斯·沃伯格又成功地敦促德国政府为列宁和其他革命者提供一条从德国到俄罗斯的通道。没有这条通道,布尔什维克革命就不可能发生。可以说,列宁的成就是建立在犹太人的支持基础上的。世界也因此发生改变。(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以阅读我的文章《神秘的凯勒奇计划,阴谋论还是大预言?!》)
5 聊一点感想
对于一个公号作者来说,行万里路的积累和读万卷书都很有益,但带来的感悟和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当然,我指的是真真正正的读书,而不是通过百度和360浏览器搜索出来的那些玩意。看到网上很多暴喷以色列打击哈马斯的帖子。我真要为有些人的智商鼓掌。上次,恐怖头子苏莱曼尼被定点清除的时候,也是他们跳出来装孝子贤孙。
我想不出,能够让智力残疾的人,通奸的女人,甚至被洗脑的儿童穿上炸弹背心去攻击别人的组织;嘴里叫嚷着是为了老百姓得解放,当导弹来袭的时候只会用平民做盾牌的组织,不算人类的癌症还有什么是?而那位有着”中东不死鸟”之称的前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统治时期,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靠国际援助过活。阿拉法特死后,却给小他38岁的娇妻留下一笔10亿美元的遗产。而这位贵妇在阿拉法特活着的时候,每个月的花销高达10万美元。
至于有人认为是以色列霸占了巴勒斯坦人的领土,所以才会遭到哈马斯的袭击。我不能不说,没文化真可怕。在以色列建国之前,巴勒斯坦地区只是英国托管的一块飞地。那里根本就没有一个巴勒斯坦国好么!况且,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并非有领土和人民就够了,还必须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1947年联合国大会的《巴勒斯坦将来处理(分治计划)问题的
关于以色列还有很多可聊的话题。以后再找机会和朋友们分享。对于犹太民族来说,得以在苦旅中洗掉奴性而重生,无疑是实现了最伟大的转变。这样的一个时刻不忘忏悔和阅读,兼具信仰和现代民主制度的民族,是可敬的,也是可怕的。
其实,以巴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成因。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谁对谁错。尽管军事上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拿下加沙,但以色列显然并没打算这么做。这倒不是以色列害怕什么国际谴责。而是因为像哈马斯这样的恐怖组织是打不完的。有伊朗这样的恐怖大亨在后面,随时可以扶持起来一个新的哈马斯。以色列需要做的就是让哈马斯的虚伪和无耻充分展现在世人眼前。即,口口声声为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和未来。平时压榨和奴役人民,用人民的悲惨境遇骗取国际援助,并将其变成高阶神棍的财富享乐。战争的时候驱策人民卖命送死。不敢硬怼以色列国防军,只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对平民下毒手。在遭到回击的时候躲在医院、学校的地下室里。让老弱妇孺成为阻挡炮弹的钢铁堡垒。
他们!从未给人类文明做出过任何贡献!
当文明遇到野蛮,会有先天的劣势。因为野蛮不需要讲规则。但仅仅因为这个就认为野蛮必然能取代文明,历史可以逆行的人,无疑是最最愚蠢的。通常情况下,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赢的人,一定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