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被期待成为脱碳化时代的“理想燃料”。要像石油产品一样在全世界得到使用,构建供应链十分重要。供应链指的是大规模商品流通的过程,包括“制造”、“运输和储存”、“销售”和“使用”4个阶段。以美国、欧洲、中国以及日本等4个地区为中心,扩大和加强氢能供应链的行动已经开始。
“制造”领域的世界3强为美国空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Inc. )、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和德国林德公司(LindeGroup),均为工业燃气的大型企业,将氢能视为增长领域,对拓展海外市场也持积极态度。中国企业紧随3强之后。东华能源(江苏省)利用丙烷气体制氢,美锦能源(山西省)是将煤炭加工为煤气来制氢。
氢能根据制造过程大体分为3种。在利用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取的氢气中,将制造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放入大气中的,称为“灰氢”。如果回收和储藏二氧化碳,称为“蓝氢”,利用再生能源释放的电力分解水来制造的是“绿氢”。按绿氢、蓝氢和灰氢的顺序,排在前面的更加环保,生产成本也更高。
3强和中国企业等众多氢能相关企业描绘的前景是,首先利用灰氢和蓝氢增加氢能的需求,在开辟市场的同时推进技术开发。
绿氢的开发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技术上领先的很多日本企业都参与其中。
旭化成工程针对福岛县浪江町的氢相关设施,开发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制造设备。日立造船和东芝能源系统也在增强现有设备。在欧洲企业中,德国西门子能源和挪威的Nel ASA等正在推进设备的大型化。英国ITM Power PLC与住友商事合作,将携手开拓市场。
从生产基地“运输和存储”也需要技术。氢气是很轻的气体,一次能运输的数量较少。为了便于储藏要进行液化,必须长时间维持零下253度的状态。
川崎重工业开发了从澳大利亚向日本运输氢气的全球第一艘液化氢运输船。力争到2030年实现大型化和商用化。千代田化工建设开发的液化运输技术是利用氢气与甲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液体“甲基环己烷(Methylcyclohexane,MCH)”。氢气加工为甲基环己烷,能使用现有的油罐和油轮运输,安全性也很高。
运来的氢能将交给“销售”企业。销售场所的代表是加氢站。着眼于以氢能为动力源的燃料电池车(FCV)的普及,建设加氢站的趋势在国内外扩大。日本ENEOS控股截至2020年10月拥有44个加氢站。岩谷产业将在2020年度末之前运营约50个。
普拉格能源公司将构建氢燃料的供应链
韩国SK集团斥资1.6万亿韩元收购了氢能相关企业美国普拉格能源(PLUGPower)的9.9%股权。普拉格能源成立于1997年,具有构建氢燃料供应链方面的技术和经验。SK集团将获取这些经验,在2025年之前建设100个加氢站。
“使用”的一方主要是燃料电池车。氢气和氧气互相反应产生电力,驱动汽车行驶,排放的只有水。
丰田走在燃料电池车技术的前列。2014年推出了世界首款燃料电池车“未来”(MIRAI)。本田2016年推出了“CLARITY FUEL CELL”。在欧美和中国企业专注于纯电动汽车(EV)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将在实用化方面领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