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电动车企要攻陷大型车阵地

上海国际车展于4月19日开幕,全球汽车大型厂商纷纷提出扩充纯电动汽车(EV)的措施。丰田发布了在2025年前推出15款纯电动汽车的消息。丰田还将通过与斯巴鲁(SUBARU)等其注资的企业共用核心零部件来降低成本。包括苹果也被认为将推出“苹果汽车”在内,汽车以外的其他行业的企业纷纷涉足纯电动汽车业务,现有车企则打算凭借降低成本的“看家本领”予以对抗。传统车企与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灵活的经营为武器发起攻势的大型IT企业等的主导权之争正全面展开。

“(在提供丰富的纯电动车型等方面)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很难准备更多选项”,丰田执行董事前田昌彦在上海车展上如此强调。该公司打算与开展合作的汽车大型企业一同在日益激烈的纯电动汽车开发竞争中跨越难关。

丰田将投放15款车型

丰田到2025年前计划推出包括9款新车型在内的15种车型,并推出纯电动汽车新品牌“bZ”。首款车型是与斯巴鲁共同开发的SUV“bZ4X”,计划2022年上市。

bZ4X的底盘采用纯电动汽车的专用设计,还将在量产车上首次采用两家企业开发的通用零部件。丰田的一名高管表示“首先会与作为出资对象的汽车企业确保纯电动汽车产量规模。然后通过共同采购核心零部件来控制成本”。

在此次上海车展,其他汽车大型企业也纷纷表示将大力推出新款纯电动汽车。本田于4月19日宣布,5年内将在中国投放10款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德国大众(VW)已发布计划称,打算在2030年之前推出约70款纯电动汽车,同年使纯电动汽车占到其新车销量的一半。

利用通用设计和零部件来降低开发费用和制造成本——这是丰田等汽车大型企业使旗下零部件企业等参与进来,多年来培育的取胜“法宝”。

开发1辆汽车一般需要数百亿日元规模的资金。从零开始开发的话被认为需要花费1000亿日元以上,各车企以毛利率20~25%为标准,纷纷通过零部件的通用化等方式不断降低成本。

以丰田为例,降低成本的年度目标为3000亿日元规模。产生盈利的盈亏平衡点的年产量约为600万辆,比2008年雷曼危机前减少了200万辆。这是通过增加每辆车的利润,将赚来的资金用于新一代汽车开发等在竞争中取胜的战略。

由于丰田从汽车的开发到生产采取一贯制的自主经营,还可以灵活应对供求的波动。这与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并列成为新兴企业无法立即模仿的优势。

但也不是高枕无忧。虽然大型车企在纯电动汽车上也通过零部件通用等来降低成本,但纯电动车的竞争焦点已跟以往大不相同。

汽油车事实上的竞争对手只有日美欧韩的十大车企。而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美国苹果据称将涉足,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台湾鸿海精密工业也决定建立工厂。另外,中国正在作为国策强化纯电动汽车相关产业,大型IT企业及新兴企业接二连三的涉足。

新兴企业依靠代工

跨行业的纯电动汽车的制造方法跟现有车企完全不同。很多企业只专注于开发,像家电一样将实际生产委托给外部企业代工。

计划启动代工纯电动汽车的鸿海提出的打造通用底盘的构想将有1200多家零部件厂商参与。随着分工扩大,零部件价格等将进一步降低,即使自家的销量达不到现有大型车企的水平,任何企业也都能享受一定的“规模效益”。

由于能够集中资金进行研发,还容易开发出纯电动跑车等少量生产的个性化汽车。另外,新兴企业不受传统客户束缚,开展业务较为轻松灵活。还有可能推出超低价纯电动车等大型车企很难实现的产品。

事实上,中国的新兴纯电动车厂商也有很多专注于开发。

例如,首次参加上海车展的中国最大网络检索服务商百度。该公司已宣布与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进行战略合作,涉足自动驾驶纯电动车的制造销售。估计将利用吉利开发的纯电动车专用底盘,并借用吉利的工厂。

被称为“中国版特斯拉”的上海蔚来汽车(NIO)也委托中型车企安徽江淮汽车集团(JAC)代工。据传要涉足纯电动车的苹果也被认为正在寻找代工企业。

日本Nakanishi Research Institute的代表中西孝树指出“现有车企积累的安全技术等,新兴企业还难以立即实现,行业结构不会立即改变。不过,规模已说不上是竞争力的源泉,现有车企的传统战略越来越难以奏效”。大型车企不仅要降低成本,还需要凭借跨行业间合作的车内信息服务提高综合竞争力等战略。

世界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为400万亿日元。在上海车展上逐渐成为主角的新兴企业正展现出要攻陷大型车企阵地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