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报告指美中引领全球经济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月6日修订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把2021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至6.0%。按国家来看,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上调至6.4%,中国上调至8.4%。其背景在于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但也存在需求快速复苏引发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政策运营日趋困难。

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是美国。IMF鉴于拜登政权主导的巨额财政刺激和美国国内的疫苗接种加速,上调了增长率预期。2021年内,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恢复至新冠危机前的水平。

美国3月敲定的1.9万亿美元追加财政刺激的支柱是1万亿美元的家庭消费支援。在美国,由于疫情下减少消费,家庭的过剩储蓄被认为达到1~2万亿美元,相当于整体的1个月收入。如果消费需求迅速扩大,与之相应的供给有可能跟不上。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汽车需求的快速复苏,以汽车半导体为中心,全球半导体出现短缺。形成与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互相争夺的局面,IMF还设想到无法满足需求的事态。

IMF在报告中针对供应链中断分析称“并不严重”。不过,半导体短缺导致的汽车生产暂停会造成就业恶化等,有可能拖累经济复苏的脚步。

中国较早控制新冠疫情,投资等企业领域拉动了经济复苏。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成为东风。另一方面,IMF还指出,世界范围内“存在差异的复苏”将扩大。

日本和欧元区的2021年增长率预期分别比上次提高0.2个百分点,上调至3.3%和4.4%,但由于疫苗普及缓慢等影响,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要等到2022年。财政没有余力的低收入国家在经济刺激举措方面受到制约,2021和2022年的增长率预期分别被下调0.8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今后的风险之一是通货膨胀。由于经济复苏预期,美国长期利率呈现上升态势。如果美元随之升值,导致财政基础薄弱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贬值,有可能引发资金外流。

巴西和土耳其3月大幅提高了政策利率。在疫情导致经济凋敝的背景下,如果这些国家被美国经济对策等影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推进货币紧缩,将出现本应复苏的经济转为恶化这种扭曲局面。

通胀压力已开始通过商品行情波及新兴市场国家。显示国际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波动的路透社核心商品CRB指数从2020年底的约167水平上涨至目前的190附近。而在原油市场,WTI(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近期合约)徘徊在每桶60美元附近。

指挥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的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在担任美联储(FRB)主席的2016年,曾在演讲中提及“高压经济”论。其内容是如果持续刺激需求,投资和劳动力迟早将恢复,经济的供给能力也将增加。由于率先刺激需求,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

还有声音指出,美国的巨额财政政策推动资金流入股票市场,存在导致资产泡沫的风险。法国巴黎银行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表示,“央行有必要详细调查是否发生了金融失衡”,对资本市场的过热表示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