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蓄电池市场是什么份额?

全世界已开始朝着2050年把温室气体净排放降为零的“零碳社会”迈进。前提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蓄电池的普及将成为关键。在主力的锂电池方面,中国和韩国企业的产品席卷市场。但要进入全面电气化时代,必须降低电池成本、确保安全性、提高蓄电能力,实现进一步进化。日本企业也在蓄电池领域拥有商机。

日本是率先使锂电池实现商品化的国家,建立了由各种企业参与电池相关领域的生态系统。锂电池的基本结构是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填充电解液。由锂离子穿过电极之间的隔膜,反复进行充放电。

锂电池缺少任何一个构件都不能储存电力。只要改进其中一个构件,电池的性能就有可能大幅提高。相关企业为此绞尽脑汁,相互竞争,电池相关产业也不断发展。除了开发可提高蓄电性能的添加材料的企业外,从事电池制造和评估测试业务的企业也加入竞争。

要实现零碳社会,需要把可再生能源电力储存起来,在电力短缺时拿出来使用。进入2030年代以后,日本在售新车将改为电动汽车。预计全球锂电池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据日本富士经济预测,仅从车载锂电池来看,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2.6万亿日元,到2024年将逼近7万亿日元。

在2000年左右,日本企业在小型锂电池领域占据全球绝大部分市场。如今,中韩企业掌握全球约7成车载锂电池市场。今后,哪些企业将掌握电池市场?随着电池价值越来越大,参与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势力格局将发生改变。擅长电池相关零部件的日本企业将获得良机。

衡量技术实力的指标是专利申请数量。欧洲专利厅和国际能源署(IEA)公布了“电池技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2000年~2018年)的企业排名。

从电池技术相关专利申请量的企业排名来看,前25家企业中过半数是日企。有观点认为中国企业未排在前列,是因为优先在国内申请专利。也有中国企业不申请专利,不公开自己的技术。即便如此,从排名可以看出,日企在电池技术方面仍占优势。

关键在于日本能否凭借技术潜力实现创新。三菱综合研究所2020年在日本经济产业省研讨会上公布的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的蓄电池产能为148吉瓦时,欧洲为55吉瓦时,美国为49吉瓦时,日本仅8吉瓦时。虽然日本具有技术实力,但未转化成产量。日本电池供应面临的风险很大。日本企业能否把技术转化成业务能力将左右未来。

实现零碳排放需要长期奋斗。要制造蓄电量更大、更安全的电池,企业已经开始挑战“超越锂电池”的新型电池。代替产地有限的锂,采用容易获得的钠和钾的新一代电池受到关注。日本大学的研究受到世界研究机构的关注。尽管很难立刻回答哪些技术能够胜出。但实现零碳的未来取决于蓄电池,只有持续挑战的企业能够成功这一点明白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