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债务达到创纪录的281万亿美元

2020年7月,发达经济体债务升至二战以来最高水平;9月,全球债务达到272万亿美元;11月,国际金融协会预计全球债务将飙升至277万亿美元。最终,全球债务达到创纪录的281万亿美元。

疫情之下,各国政府的日子越发艰难。而高筑的债务正如同“紧箍咒”,令人愈加头疼。苦日子要来了?

国际金融协会日前发布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疫情使全球债务压力再次加重。受疫情影响,去年,全球债务增加了24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281万亿美元。而根据美国商务部网站,美国GDP在2019年达到21.4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债务增加规模超过了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一年的GDP总量。

同时,全球债务与GDP之比超过355%。

其中,政府是最主要的“负债者”,占增加债务的比重超过一半。IIF数据显示,在政府债务高筑的情况下,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从2019年的88%上升到了105%。发达经济体债务明显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数据显示,发达经济体债务从2019年的183万亿美元骤增至近205万亿美元。仅从其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负债情况看,发达经济体的负债就已远远领先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究其原因,发达经济体去年相继出台的大规模救市举措是主要“导火索”。IIF今年年初特别提到,美国、欧盟等出台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助推了全球债务的增长。从地域上看,欧洲债务的上升尤其明显,法国、西班牙和希腊的非金融部门债务与GDP的比率上升了约50个百分点。

然而,刺激还在持续。

市场对于核心通胀上涨的预期主要还是来自基本面预期逻辑,从疫情角度来看,当前欧美主要经济体疫情回落,疫苗接种持续推进,全球需求修复预期有所提升。

从美国通胀的历史来看,当前美国通胀上行可能难以比拟历史周期上的大通胀时期,但由于全球已较长时间未经历通胀冲击,考虑到当前新兴市场国家股市普遍面临高估值的问题,因此全球通胀和美债收益率上行对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可能带来的冲击仍需警惕。

后果有多严重?

各种经济刺激计划对暂时缓解经济压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带来了金融和预算失衡等挑战。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背负创纪录的巨额债务,这将给复苏前景带来不小压力。在全球逐渐开展疫苗接种之际,IIF认为,今年全球债务增长势头或许会相对温和。但由于各国疫苗接种进展不同,IIF预计接种疫苗较迟的一方还将面临较大债务负担。

世界主要经济体为抗击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投入了大量资金,现在他们正面临着一个可能更为复杂的政策选择:何时以及如何关闭水龙头。素以正统经济思想的守护者著称的IMF近来提升了财政刺激的预期效果,并且公开表示,现在停止援助还为时过早。

诚然,各国政府应该抗击疫情、拯救经济,但无休止的借贷需求和创纪录的债务水平目前正走在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上,最终将变得越来越难解决。经济学家赫伯特・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一件事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它就会停止。”换而言之,尽管政府不会退休也不会死亡,但过高的债务水平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金融市场可能会突然失去耐心而发生剧烈调整,而且过多的债务负担也会削弱投资和长期增长的动力。

面对负债累累的经济困局,长期处于宏观经济学边缘地位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开始粉墨登场。现代货币理论开出的药方就是继续扩大财政赤字,将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通过发行尽可能多的货币来将债务货币化,以确保政府获得融资。现代货币理论的拥护者坚称,主权货币制度之下的主权政府不存在预算约束问题,健全财政只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政治哲学而不是一种经济理论,政府的赤字开支都是合理的,有利于普及免费教育和医疗保健,即使不愿工作的人也能获得有保障的收入。而实现这些政策目标不再需要提高税收,只要通过发行更多债券来融资,毕竟,政府永远不会缺钱用,因为央行就是“印钞机”。

当下,没有哪个中央银行愿意承认自己“弹尽粮绝”。但遗憾的是,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已经非常接近这一处境。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央银行不再有太多的刺激能力。一些债台高筑、难以为继的国家别无选择地走上了赤字货币化的道路。

虽然各国政府出台的“救市”举措致使全球债务骤增,但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尚未企稳的情况下,也不能贸然“撤走”政策。政治和社会压力可能会限制政府削减赤字和债务的努力,危及它们未来应对危机的能力。IIF还指出,对政府支持的持续依赖也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因为它会鼓励最弱、负债最多的企业承担更多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