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将在205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此前一直靠化石燃料发展的人类历史发生车轮倒转,能源的主角也将更迭。这是继农业、工业、信息之后的“第4次革命”。
没有生命气息的零下10度的沙地上响起了微弱的金属声,叽叽,叽叽……阳光照射在发电面板上。在北京以西700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中国最大规模的达拉特光伏电站。
这座电站竣工后面积达到67平方公里,具备相当于两座核电站的200万千瓦发电能力。1度电成本为4日元稍强,不到日本光伏发电的三分之一。达拉特光伏电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这里的一半区域被黄沙覆盖,同时也是沙尘暴的源头。管理发电站的库布齐沙漠林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峰表示,在沙漠里寻求经济效益,在黄沙地带创造价值。
中国在全球光伏发电量中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2%快速提高到2018年的32%。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的4成。中国去年9月宣布2060年实现碳中和之后,光伏投资更加火热。用于生产光伏面板的玻璃供应不足,6家面板大型企业向政府提出解决玻璃短缺问题。
在光伏面板领域,晶科能源等中国企业垄断世界前几名。在日本市场,2013年日本国内产品还占到7成,但2019年中国等海外产品的比例达到6成。以巨大的内需为后盾,中国正在不断提高价格竞争力。
零碳大潮正席卷全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26个(相当于总体的三分之二)国家和地区宣布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净排放降为零。如果美国也追随这一潮流的话,全球将有63%的国家和地区承诺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为零。
在2050年之前实现零碳,是将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必须经历的温室气体减排道路。地球气温在工业革命后上升了约1度。如此下去,2030~2050年气温上升幅度将达到1.5度。接连不断的热气流、洪水、山火意味着地球正在发生异常变化。
全球企业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术上展开激烈竞争。冰岛西南部的黑利斯黑迪有一座利用火山热能来发电的地热发电站,其旁边正在实施全球首项碳捕捉工程。春季将设置4座具备24机组约1米直径吸气扇的装置。这些装置用于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注入地下2千米处形成岩石。
该项目使用特殊过滤器从吸入的空气中吸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与地下矿物发生反应后会凝固。据说可对9成以上的二氧化碳进行半永久性封存,泄漏可能性也很小。从事这项业务的ClimeWorks(瑞士)创始人Jan Wurzbacher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向世界证明,大规模去除二氧化碳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日本也拥有这方面的潜力。知识产权分析企业Atamize(东京都千代田区)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二氧化碳减排申请专利来看,日本约为1万5000件,数量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1.7倍。自2009年起,日本已连续10年蝉联榜首。从各国关注的氢气相关专利来看,日本远远高于排在第二集团的韩国、美国、德国,自2001年以来一直排在第一位。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仅靠太阳光就能行驶的汽车”,夏普公司化合物业务推进部部长高本达也如此表示。该公司正在开发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又薄又轻,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效率也超过30%。如果将其安装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上,用阳光充电1天可行驶56公里。夏普纳入视野的是既不用加油又无需充电的汽车。
三菱化学设在横浜市的研究所正在推进一项实验,使用光催化剂来分解水,然后提取氢气,使其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通过这种方法来制作塑料和化学纤维的原料。这是一种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样来“消耗”二氧化碳的尝试。
用光源照射浸入水中的白色片状催化剂,无需用电即可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项技术由多家大型化工企业与东京大学、信州大学等联合开发,三菱化学执行研究员濑户山亨说:“这是一种将二氧化碳变成资源的技术“。
日本经济新闻统计了日本、美国、欧盟(EU)、中国的官方机构和权威大学的估算数据。要实现零碳,2021~2050年仅这4个国家和地区就需要向能源、运输、工业、建筑领域投资8500万亿日元。是依靠海外的技术和产品,使零碳变成单纯的成本负担,还是将其当做市场抓住这方面的机遇促进经济增长,不同的选择将左右着国家和企业的命运。
人类通过18世纪的农业革命增加了粮食产量,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能力的飞跃式增长。20世纪末的信息革命使社会实现数字化,经济和就业情况也发生改变。零碳是一场对此前人类生产生活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进行减排的革命,全球的工业形态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零碳将是一场大会战。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2050年将使温室气体净排放降为零”,日本也终于实现了政府与企业步调一致。第4次革命将成为日本东山再起的挑战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