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产大豆的旺盛采购出现放缓

此前持续上涨的大豆行情已开始踩下刹车。因为中国对美国产大豆的旺盛采购最近出现放缓。由于2021年2月前后上市的巴西产大豆可以替代价格高企的美国产,因此出现了等待巴西大豆的趋势。巴西产地的减产预期也在减弱。有观点认为大豆行情已迎来转折点。

大豆被用作食用油和家畜的混合饲料。芝加哥市场的大豆期货(近期合约)11月27日收盘涨至11.91美元/蒲式耳,创出了约6年来的新高。不过,在被视为关口的12美元之前转为下跌,到12月4日晚间徘徊在11.6美元左右。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持仓报告显示,投机资金(非商业部门)的大豆持仓截至11月下旬为约28万手的净多头持仓。虽然依然处于高水平,但8~10月的势头减速,投资者的买入态度发生变化。

大豆行情丧失上升动力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快速采购不断减弱。此前连日达成的美国产大豆对华出口签约自11月前后起出现减少。

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新谷物年度开始的2020年9~11月的美国产大豆对华出口签约累计达到上年同期的3倍。与9~10月的近4倍相比略微减少。贸易商表示“已出现取消订货的情况”。

有分析认为,对美国大豆采购放缓的背景是中国猪肉价格下降。作为中国人国民食物的猪肉受到非洲猪瘟等影响,今年夏季价格上涨。但是,在养猪头数恢复、供给增加的预期和政府向市场释放冷冻猪肉等背景下转为了降价。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下旬,生猪价格为每公斤29.60元,相比创出高点的今年夏季下降2成以上。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同比上涨0.5%,创出2009年10月以来、时隔10年的最低增速,猪肉价格的下跌正在产生影响。

日本谷物咨询公司Green County的代表大本尚之表示,“在猪肉价格下跌的背景下,如果饲料使用昂贵的美国大豆,畜产农户将难以盈利”。越来越多观点认为,“2021年2月前后巴西大豆将上市,或许不必勉强购买昂贵的美国大豆”。

巴西产大豆此前出现的减产预期目前不断减弱,这也成为行情的利空因素。由于拉尼娜现象,巴西大豆产地遭遇干旱,种植期延迟。往年的年初1月就开始供货,但2021年很可能会向后推迟1个月左右。但近期将迎来降雨,状况正在改善。

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巴西2020~2021年度的产量预期为创出历史新高的1.33亿吨。很多市场相关人士的看法是略低的1.2亿吨左右,即使如此也与丰收的2019~2020年度持平,现阶段没有大幅减产的预期。

由于向中国大量出口,巴西今年的国内库存处于较低水平。不过,“雷亚尔持续贬值,对出口有利,种植者的出口意愿或将加强”,日本资源和粮食问题研究所的代表柴田明夫表示。自夏季起,大豆行情在几乎没有调整的情况下一路走高,目前或将维持弱势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