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菅义伟10月26日宣布了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降为零”的目标,关于这样的目标,欧盟(EU)和中国在制定具体计划方面走在了前面。除了扩大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措施之外,实现氢社会被认为将起到关键作用。各国举力推进的技术开发竞争日益激烈。
国际能源署(IEA)在10月发布的报告中提出了要在2050年实现全球净排放降为零的目标,必须在2030年之前走过的路程。
(1)二氧化碳比2010年减排45%;(2)电力领域的排放比2019年减少60%;(3)将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所占的比例从2019年的27%提高到60%;(4)2030年使纯电动汽车(EV)在乘用车销量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这些内容都不容易实现。
国际能源署还建议改变个人行为。提议(1)2成劳动者每周在家工作3次以上;(2)将汽车驾驶时速降低7公里;(3)将冷暖气的设定温度减弱3度;(4)将3公里以内的汽车出行改为骑自行车或步行。
欧盟提出了205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降为零的目标。还提出2030年之前比1990年减排40%,并讨论了至少减排55%的方案。2030年之前以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等措施的普及为主,2030年以后则将希望寄托在新技术上。起到核心作用的是氢。
“在商用飞机领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欧洲空中客车首席执行官(CEO)傅里充满自信地如此表示。9月,该公司发布消息,表示将在2035年之前开展以氢为燃料的飞机业务。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约2%,如果氢燃料飞机实现,排放量将接近于零。
欧盟7月成立了“欧洲清洁氢联盟”,举政府和企业之力共同推进相关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将氢称为“新能源界的摇滚明星”。欧盟认为,2050年氢在全球能源需求中担负的比例将达到24%。
氢等新技术需要花费成本,目前欧洲企业可能在竞争力上处于不利地位。有人担心价格便宜的产品会从环保规定宽松的国家流入欧洲,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欧盟将考虑征收“国境碳税”。
这项碳税的内容是对来自环保措施不够充分的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目的在于消除欧洲企业对高减排目标的不安,欧盟认为这是确保公平竞争条件的必要措施,最迟将在2023年之前引进这种制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演讲中表示二氧化碳排放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虽说这是一个努力目标,但其他国家的政府相关人士都对中国制定这样的目标感到惊讶。
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近3成的最大排放国,对引进可再生能源也很积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据IEA统计,2019年销量占全世界的54%。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截至2018年占到全球的32%,接近日本份额的3倍。
还有观点认为中国有可能将非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原来的15%提高到18%左右。
作为具体措施,将建立可交易可再生能源利用业绩的市场。就是跟温室气体排放量交易类似的机制。完不成中央政府所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的电力零售企业等可以向已完成目标的企业购买利用业绩。
中国还在加快实现氢社会。中国政府9月取消了燃料电池车(FCV)销售补贴制度,出台了向核心技术开发企业发放奖励的制度。燃料电池车的技术难度高,目前政府认为需要对技术开发给予直接财政扶持。
2020年9月,北京市新设了北京大兴国际氢能源示范地区,建立氢能源基础设施,提高拥有核心技术的厂商的技术实力。
日本将会如何实现减排计划呢?首先,增强制约可再生能源普及的供电网。为了弥补可再生能源输出不稳定的缺点,预计还将财政扶持建立大容量蓄电池量产体制等。
日本还计划2030年之前,完善海上风力发电设备,确保相当于10个核电机组的1000万千瓦发电容量。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煤电方面,考虑给企业制定应该完成的发电效率目标等以促进削减低效率设备的措施。
关于2018年度仅占发电量6%的核电,日本经济产业相梶山弘志表示“今后10年,将倾注全部精力致力于重启”。不过,重启本身的门槛高,并且如果不新增设,预计日本到2030年核电在电力结构中所占比重最高只有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