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那么多种到底哪个管用?

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的势头仍在持续的情况下,人们对开发出可预防发病和重症化的疫苗充满期待。全球正在开发的候选疫苗约达到190种。除了可减弱病毒毒性的传统类型之外,还出现了使用病毒基因的新类型。但这些疫苗的实用化因需要确认效果和安全性而存在较大难度,前面的道路并不平坦。

英国阿斯利康、美国辉瑞、法国赛诺菲等9家欧美制药企业9月8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疫苗开发将以安全为第一宗旨。称只有在最终临床试验确认安全和效果的情况下,才会向相关部门申请批准。原因是出现了因政治压力等原因不等临床试验结束就批准接种的动向。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称,正在开发的疫苗中已有38种进入临床试验。临床试验一般分三个阶段。第1阶段是通过少数健康人来确认安全性。第2阶段是通过少数患者来调查有效性和最佳用量等。最后的第3阶段是通过对大量患者用药来确认药效。花费10年以上来开发疫苗的情况也不鲜见。

进入最终阶段的新冠疫苗之一是由阿斯利康与英国牛津大学开发的“Virus Vector”类型。Vector是“基因载体”的意思。可将新冠病毒基因的一部分放入不易让人生病的其他病毒中并运送到人体内。如果能用基因生成新冠病毒的一部分,就能获得免疫。Virus Vector存在的风险是用于运送用途的其他病毒会引发疾病。

精通病毒研究开发的东京大学教授石井健指出,“只需将基因放入Vector内即可,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开发”。这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已在欧洲和中国得到批准。

将病毒的部分遗传信息直接放入人体内的“基因疫苗”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来。这种疫苗直接使用作为遗传信息的DNA和RNA。这种类型的新冠疫苗也已进入临床试验的最终阶段。

美国Moderna公司将开发使用RNA的基因疫苗。RNA在体内容易分解,研究人员将采取在脂质这一物质上包裹RNA等措施。RNA进入人体细胞时,会制造病毒的部件,发生免疫反应。

AnGes公司与大阪大学合作开发的也是基因疫苗,使用DNA。内部结构跟RNA一样,将相当于病毒的DNA的一部分做成了环状。

基因疫苗不使用病毒本身,而是人工合成病毒,因此生产速度快,“适合急用”(石井教授)。虽然已做了很多临床试验,但还没有疫苗获得批准。也有专家指出,不容易发生免疫反应,作为疫苗很难获得预防效果。

现有的疫苗中已实现实用化的传统型疫苗也在推进开发。VLP疫苗也是其中之一,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所正在开发。VLP是病毒样颗粒物的首字母,也就是病毒衣壳。不使用病毒本身,外观跟新冠病毒相似,进入体内,会引起免疫反应。不过,因为没有内部结构,因此病毒不会增殖,不容易引发疾病。B型肝炎及宫颈癌疫苗已实现实用化。

不使用整个壳,而是使用壳上的一部分病毒的是“重组蛋白”疫苗。除了法国赛诺菲及GSK外,盐野义制药等也在开发这种疫苗。由于仅靠蛋白质难以发生免疫反应,因此大多混合使用提高效果的“免疫佐剂”。在美国,法国赛诺菲的流感疫苗已获批。

传统型疫苗有减弱了病毒毒性的减毒活疫苗,也有使用去感染性和病原性的病毒或部分的“灭活”疫苗。除了中国及法国企业外,东京大学及明治控股旗下的企业也在推进开发。活疫苗方面,麻疹疫苗等已有案例,灭活疫苗方面,流感、日本脑炎及脊髓灰质炎等疫苗已有案例。

围绕新冠疫苗,有人担心保护身体的抗体反而会促进感染的ADE(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在非典(SARS)等疫苗开发中,动物实验阶段发生过这种反应。

开发五种疫苗的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所教授松浦善治表示“目前,难以判断哪种疫苗最合适”。新冠疫苗大多采用新技术,批准后也要继续观察会不会发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