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清理那些东西不要随便扔掉

没有,找不到,还是没有!虽然已经搬家两个星期了,但我还是像生活在纸箱堆里一样。在生活环境尚未整理好的情况下,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努力找东西。

打包装箱的时候,我为了省去搬家后的麻烦,明明很费心思把物品分成了“厨房用具”、“工作资料”、“近期要穿的衣服”、“贵重物品”等。对打包工作很满意,连自己都觉得完美。但开始生活后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搬家后才知道,乍一看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及觉得用不着就扔掉的东西,实际上却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厨房用的抹布、平底锅的盖、用惯了的旧餐具、用来冰镇麦茶的小冰箱、数量超多的保鲜盒等,虽然翻遍了装东西的纸箱,却一样都找不到。日常生活中缺少这些东西的确很不方便。当然也可以重新添置,但意外需要花不少钱。

最糟糕的是工作中遇到需要查阅的问题时,我记得好像哪本书上写有相关内容,于是到处翻找。

结果自然是怎么找都找不到。这些书都在搬家时扔掉了。搬家前一天,我已累得筋疲力尽,迷迷糊糊地把大部分书扔到了要丢弃的物品堆里。当发现那是一座宝山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因为要从宽敞的独栋房屋搬到稍小的普通的公寓,我尽了最大努力去扔东西。虽然分类很重要,但当时我脑海中闪过的却是一则电视广告。是废品回收公司的广告,广告词是“如果一件衣服已经5年没穿,那就不会再穿了”。也许这句话说得对,我这样想着,把很多东西扔掉了。

但是,我现在发现这种说法不对。有些东西虽然已经5年没用过,但现在却非常想用。比如说,我6年前从北京回日本时带回来的纸箱,之前一直放在储藏室里没打开,这次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很多马上就能用上的东西。包括5盒未使用的垃圾袋、新浴巾、在北京时非常喜欢的花瓶等。

日本近年掀起了一股“断舍离”热潮。

断舍离似乎有着让之前过重的执念消退的精神效果。据说放下对物质的执念之后,精神上也会变得轻松起来。

除了物质之外,我对很多事情都有强烈的执念,很难做到断舍离。缺少舍弃这些东西的气魄。

好像不止我一个人如此。断舍离之后又后悔的人也不在少数。我发现了一份断舍离后又后悔的物品清单。看到这个清单之后,我觉得“自己也后悔扔掉了这些东西”。

衣服:衣服在断舍离物品中排在第一位,断舍离达人肯定会说:“3年没穿的衣服,就不会再穿了。扔掉吧”。时间上比刚才提到的电视广告更短。

但我总是后悔。原因是服装的流行趋势是循环交替反复出现的。比如说现在流行的阔腿裤(用流行语来说叫做“裙裤”),就和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流行的阔腿裤完全一样。当时没有现在的快时尚品牌,每条阔腿裤都是相当贵的高档货。我真后悔把这些衣服装进垃圾袋里扔掉了。

书籍:与衣服一样,书籍也是必须断舍离的东西。但似乎书籍也是很多人扔掉后感到后悔的东西。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书籍都很短命。(如果卖得好就另当别论了)有时才上市三个月,书店里就不卖了。而且还有很多书籍没有电子版。扔书的时候还是慎重一些为好。尽量不要扔掉!(这是我的请求)〇 日记本和手账

这次搬家时,我扔掉了很多积累了十几年的手账和自孩提时代起保存下来的日记。其中也有新冠疫情的原因,不知道明天会突然发生什么意外。到那时,也许会有人帮我整理物品,但有些东西不想被别人看到,那就是日记和手账。

日记自不必说,手账也记录了“那时的自己”。×年前的今天,在××遇见了××,那时穿着××衣服,聊了一些××话题。

虽然断舍离就是割舍对这些事情的留恋,但这样的记录有时也很重要。

日记比手账更为重要。也许只有日记才能让自己回想起“那时的自己”,但这次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把它们扔掉了。

除此之外,还有人因为扔掉了曾经拼命收集的收藏品、带有家庭成员照片的贺年卡而后悔不已。

十几年前,我大张旗鼓地翻修自家房子的时候,扔掉了大量唱片。其中包括在伦敦购买的《歌剧魅影》与《悲惨世界》首演时的录音盘、学生时代收集的西洋音乐的黑胶唱片等,当时的我根本没想到留声机会再度兴起,因为没地方存放就扔掉了。现在,我每次看到留声机,都会后悔扔掉那些唱片。

断舍离的确是一件需要开动脑筋的事情。当然,对于搬进稍小的公寓居住的我来说,虽然明知一些东西必须扔掉,但即便如此,仍无法摒弃“扔得太多”这种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