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初创独角兽企业不断诞生

在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以中美为中心强有力的初创企业不断诞生。在疫情扩大至全球的今年4~6月,新增了22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在疫情推动社会和企业活动发生改变的利好因素下,支持业务在线化等新常态的“新冠科技(解决疫情引起的各种问题的技术和服务。包括云服务、电子商务、治疗药和疫苗等)”企业正在崛起。

“最近几个月,家庭和工作的界限变得模糊,用户前所未有地增加”,4月估值达20亿美元的美国独角兽企业Figma的首席执行官(CEO)迪伦·菲尔德这样回顾。Figma提供的服务可以让多人同时设计智能手机APP的操作方法等。原本面向设计人员,但在屏幕上画图后远程加以说明等视觉方面的功能得到积极评价,在家办公的公司职员的利用也在增加。

美国调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20年4~6月(二季度)有22家企业新成为独角兽。与2019年各季度的30家左右相比有所减少,但比1~3月增加3家。按国别来看,美国为13家,中国为3家,合计占到7成。中美不断进行创新,正试图领导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新世界。

新成为独角兽的企业所属的行业明显改变。从2020年的排行榜前列来看,除了互联网和软件相关领域有5家企业之外,还有基于云平台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电子商务(EC)等防止感染扩大、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的行业。上年同期排在前列的物流相关行业和旅游等行业的独角兽销声匿迹,企业在新冠疫情局面下的增长力出现分化。

此外,疫情还明显改变了投向初创企业的资金流向。6月成为独角兽的美国Postman为将软件联系起来的“API”的技术开发提供支援。该公司副总裁Nick Tran表示,“大量工作转移至网上,将软件联系起来的技术变得重要”。风投基金认为该公司在疫情局面下的增长空间巨大,纷纷提出进行投资。在中国也如出一辙。5月成为独角兽的中国健身应用Keep的注册人数达到2亿人。这款APP具有播放锻炼视频、记录运动状况、就餐指导等功能,兼顾了感染预防和增进健康。生鲜食品电商“叮咚买菜”在上海等城市地区拓展生鲜食品电商业务。下单后最快29分钟送到,在外出受限的局面下,订单出现激增。

中国运营科技信息网站的36氪控股的统计显示,在中国初创企业1~6月融资额排名前50中,基因分析和生物医药等医疗领域占到整体的2成。从传统行业来看,在线房地产中介“贝壳找房”从腾讯控股等融资15亿美元。

对初创企业来说,经济和社会的骤变期实际上是巨大机会。2003年“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时,阿里巴巴集团快速增长。由于外出受限的影响,网购迅速普及。在2008年的雷曼危机前后,优步(Uber)和爱彼迎(Airbnb)等相继诞生。针对汽车和住房等,这些企业抓住从拥有转向利用的趋势,取得了增长的立足点。

目前的新冠疫情也呈现类似状况。调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4~6月全球风险投资为4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但面向借助疫情实现增长的企业积极投资的趋势突出。在中国,资金流向有潜力的科技企业。在美国,已经形成了民间优秀人才和资金流向拥有革新性技术的企业的机制。因疫情而诞生的中美独角兽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改变相关产业的势力格局。另一方面,日本只有3家独角兽企业,大幅落后于中美两国。如果无法培育出进行技术创新的初创企业,产业的新陈代谢将无法取得进展,国家的竞争力将不断下降。日本国内初创企业投资额每年为4千亿日元左右。日本Incubate Fund的村田祐介表示,“美国为14万亿日元,中国也超过10万亿日元,与日本不是一个量级”。

日本要打开目前的局面,面临的课题很多,不仅是资金,还包括放宽限制为无人机等尖端技术开辟道路、构建推动大学研究商业化的机制、培育创业者等。构建政府企业学校携手推进创新的体制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