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考验各国应对和适应能力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扩大,世界站在大萧条以来的危机之中。日本5月4日决定紧急事态宣言延长至5月底。虽然海外存在放松出行限制,摸索结束限制举措的趋势,但经济今后达不到以前的水平、维持“水面以下”的低空飞行的可能性很大。需要通过医疗体制的完善等,提高对病毒的抗性,同时恢复经济活力。各国对“新常态”的适应能力将受到考验。

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人数在世界范围超过了350万人。虽然治疗药和疫苗的开发进展迅速,但仍在途中。目前除了出行限制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防控手段。但是,无法持续依赖为抑制感染而勒紧经济脖子的“城市封锁”这样的猛药。

各国将为退出限制举措进行摸索。浮出水面的是为防止疫情再次扩大而在封锁解除后仍对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进行一定制约的“新常态”。

目前每天新出现约2万~3万名感染者的美国也将分阶段放宽限制,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必须让经济恢复功能”。存在的危机感是如果持续进行封锁,破产和失业将扩大,社会可能陷入瘫痪。

中立性强的美国国会预算局(CBO)预测称,4~6月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同比年率计算下降39.6%。与时隔6年出现负增长的1~3月相比进一步下降。

预测显示,7~9月将增长23.5%,看起来像是V型复苏。但按GDP的金额来看,仅为20.1万亿美元,明显低于上年同期的21.5万亿美元。即使是有望连续2个季度实现2位数增长的10~12月,也仅为20.7万亿美元,低于成为最近顶峰的2019年10~12月的21.7万亿美元。

针对新冠病毒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称之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所有国家的经济都暂时降至负增长的情况似乎难以避免。欧洲中央银行(ECB)认为,欧洲的季度GDP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要等到2021~2022年。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的估算显示,日美欧的GDP将在未来约1年里维持同比负增长。

在疫苗等有效防控手段出现之前,疫情有可能再次扩大。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根据历史上流感的大流行历史对新冠病毒的第二波疫情敲响警钟。此前已经中招的英国首相约翰逊指出“必须认识到第二波疫情的风险”,对放宽出行禁令持慎重态度。

法国将于11日解除严格的外出限制,恢复小学上课等的活动,但美术馆和电影院继续关闭。餐饮店的营业仍不允许。意大利4日起首先恢复制造业活动。餐厅等将在6月以后。日本原本没有采取海外那样的严格封锁,但推迟了原定于至5月6日的紧急事态宣言的解除。

要想让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就必须加强检测,把疫情蔓延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美国的目标是在一个月内将检测数量提高一倍,5月份之内达到每周200万次。有观点认为即便这样仍然不够。洛克菲勒基金会建议进行大规模检测,每周达到2000万~3000万次。另外还需要构建后备体制,通过扩充医疗设施来防止医疗体系崩溃。

日本的疫情到目前为止尚未严重到中国和欧美的程度,但眼下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检测能力和重症监护室等医疗资源在发达国家当中处于落后。

走出危机重启经济活动的前提对病毒的耐受性。4月底的北京,在预定2021年开业的环球影城建筑工地上,作业人员被保安人员叫住,让出示最近两周在北京的“健康码”。

中国已经度过疫情高峰期重启经济,工业产值的同比下降率从1~2月的13%缩小到3月份的1%。即便如此,仍未放松警惕,继续保护严格的防控态势。五一长假期间的游客人数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在4月份的最后一周,北京乘坐地铁的人数比上年同期减少6成,上海也不到上年的三分之二。

如果经营活动基本停顿的企业再不逐步恢复,经济将会进一步恶化。德国大众4月份在中国以外地方的生产销售几乎完全停止。欧洲最大的大众工厂虽说已经重启,但产量只有危机前的4成左右。公司首席财务官(CFO)Frank Witter认为“不觉得接下来的3个月能恢复正常。二季度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经营亏损”。

“此前曾多次度过经济低迷时期,但此次的程度完全不同”,日本企业长州观光开发在山口县萩市经营着可容纳800人的“萩Grand Hotel天空”,但眼下的预订还不到上年的一成,由于经营困难而于4月6日向山口地方法院申请自我破产。社长泽野秀人叹息“看不到未来”。

遏制疫情需要时间,经济萎缩长期持续下去还有可能损害恢复能力。即便是度过危机,也无法恢复到和以前完全相同的样子。疫情蔓延全球的风险常在。在完善医疗基础与病毒打持久战的同时,还要重建“水面下”的经济。最早确立对“新常态”适应能力的国家或者企业,将成为后新冠时代的世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