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企在东南亚具有压倒性生产和销售份额,该区域汽车产业面临的逆风正在加强。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东南亚对华出口减少,区域内经济受到打击,2019年6个主要国家的新车销量很可能低于上年。在印度尼西亚,日产汽车决定停止整车生产,而在区域内最大的生产国泰国,相继有零部件工厂停产。车企受到较大打击,包括在东南亚有优势的三菱汽车下调业绩预期等。
在11月29日于泰国曼谷开幕的车展“Motor Expo”上,在泰国市场占据9成份额的日本企业发布了新款车。丰田的小型车“雅力士(YARIS)”通过新型发动机将燃效提高约15%,价格最低为53.9万泰铢(约合人民币12.5万元),基本保持不变。其他还有本田“思迪 (CITY)”和日产“ALMERA”等燃效高且价格适中的新款车,力争支撑销售。
中美摩擦产生影响
在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市场泰国,新车销量9、10月连续2个月同比下降1成。1~10月同比增长1%,全年有可能时隔3年出现减少。马自达将2019年销售目标从此前的7.5万辆下调至6.5万辆。
“11月只卖出去两辆。虽然不要首付而且还打折,但还是卖不出去”,曼谷一家日系车专卖店的女店员抱怨称。
市场停滞的主要原因一是泰国货币泰铢对美元汇率升值至时隔约6年的高水平,二是中美贸易战导致的世界经济减速带来的出口整体低迷。
泰国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一直致力于经济的健全化。泰国的主权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和外汇储备余额等优于周边国家,因此货币泰铢一直被买入。汇率达到1美元兑30~35泰铢,较年初升值约7%,这对出口国泰国构成逆风。
再加上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国的经济减速,泰国1~10月对华出口额同比减少6%,7~9月的经济增长率为2.4%,下滑至发生军事政变的2014年的水平。企业业绩低迷也给消费投下阴影。丰田泰国法人的社长菅田道信认为,“严峻情况将持续至2020年中期”。
汽车本身的出口也踩下急刹车。对于在泰国生产的汽车而言,出口与国内销售都是支柱,1~10月的出口辆数同比减少5%。
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受到打击。制造冲压零部件和线束的泰国顶点集团(Thai Summit Group)在泰国东部的工厂停产,在800名员工中,暂时解雇了100人。泰国调查公司开泰研究中心(Kasikorn Research Center)的统计显示,泰国1~9月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工厂关闭增至上年同期的3倍,达到25家。
了解泰国汽车产业的野村综合研究所高级顾问山本肇指出,“整车企业也开始出现减少临时工的趋势”。
中韩车企的攻势
为对抗很早就投资东南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保持较高份额的日系车企,中韩企业和东南亚各国当地企业展开攻势。配合汽车产业的变革期,投入日系车企较为薄弱的纯电动汽车(EV),力争改写势力版图。
韩国现代汽车11月26日宣布,在雅加达郊外建设整车工厂。截至2030年将投资15.5亿美元。首先生产微型面包车和SUV,纯电动汽车的生产也提上日程。到2021年下半年前将形成15万辆的年产能,将来计划增至25万辆。
在泰国,上海汽车集团和当地财团正大集团的合资公司自6月起开始以英国老牌汽车“MG(名爵)”的品牌销售中国产纯电动汽车。价格最低为119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7.7万元),比日产汽车的纯电动汽车“LEAF(中国名:聆风)”低4成左右。包括汽油车在内,1~10月名爵在泰国的市场份额为2.5%,超过了居第8位的铃木。
越南最大综合性企业Vingroup于6月涉足汽车生产。预计将来也会生产纯电动汽车。
日产停止生产
市场规模与泰国相当的印度尼西亚也很严峻。1~10月新车销量同比减少12%。由于世界经济失速的影响,印尼的主力产品煤炭和棕榈油的价格下降,1~10月出口额同比减少1~2成,企业和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在印尼,日系车企也掌握超过9成份额,但日产将自2020年起停止在该国的整车生产,为存在合作关系的三菱汽车制造发动机。日产在前会长戈恩的积极推动下推出的面向新兴市场国家的品牌“Datsun”表现低迷,产生消极影响。该公司与丰田和大发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份额仅为2%。经济减速导致的销售低迷构成进一步打击。
从新车销量来看,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也增长乏力,1~10月与上年同期持平。加上越南和新加坡,东南亚6个主要国家1~10月下降3%,时隔4年低于上年的可能性提高。
对日系车企来说,拥有较高份额的东南亚是高利润率的市场,影响很大。三菱汽车将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合并净利润从此前预期的650亿日元下调至50亿日元。从泰国出口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澳大利亚的销售低迷也产生影响。五十铃汽车也将合并净利润预期从1000亿日元下调至900亿日元。泰铢升值导致了出口盈利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