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营业利润2019第三季同比增长7%

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的业绩出现复苏迹象。11月13日发布的2019年7~9月合并业绩显示,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时隔3个季度利润转为增长。主力的智能手机代工业务方面,该公司从扩大规模向重视盈利的战略转变产生了效果。不过,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推进活用夏普品牌业务的结构改革等,课题依然堆积如山。

11月13日,在台湾新北市的总部召开的记者会上,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强调,将在3~5年之内把销售额毛利率提高至10%。不会承接低于这一水平的产品代工业务。目前的毛利率在6~7%。鸿海的销售额接近19万亿日元,也就是说利润率提高1%的话,利润将增加900亿日元。

这是鸿海首次向投资者公布利润率目标。一位出席记者会的分析师指出鸿海正从重视规模转向重视利润,意义非常重大,在此基础上表示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采取重组亏损业务等根本性的改革措施。7~9月的销售额为1.3877万亿台币,仅增加1%。一方面,营业利润增加7%至334亿台币。

 

重视盈利的战略转换是推高利润的原因之一。此前,鸿海将在中国大陆的大规模生产作为成本竞争力的武器,扩大规模一直是战略的核心。但目前改变了这一战略。据称,承接搭载谷歌“安卓”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代工业务的主力子公司富智康集团7~9月转为小幅的最终盈利。调整人员配置等的构造改革产生了效果。

由鸿海本体代工生产的美国苹果新款iPhone的销售情况良好,这似乎也构成东风。即便如此,从7~9月不同产品的销售额比例来看,智能手机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减至49.2%。有分析认为,鸿海由于重视利润率而压缩了智能手机的订单,同时通过面向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等产品的订单增长来进行弥补。

不过鸿海的业绩复苏仍走在半路上。营业利润与创7~9月最高纪录的2016年相比,减少了2成。股价也从10月初开始上涨了2成以上,但是较2017年的高点下跌了4成左右。

鸿海从1990年代开始加速推进对华投资,在当地构建起拥有100万名员工规模的庞大生产网络。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服务(EMS)企业实现了增长,不过自2010年代起人工费上涨等逆风加强,业务转型成为鸿海面临的一大课题。

为了摆脱单纯的代工业务模式,2016年鸿海通过收购夏普获得了品牌业务。2019年6月又起用半导体业务的负责人刘扬伟担任经营一把手。刘扬伟在财报发布会的当天强调称,未来将致力于面向医疗和机器人等附加值高的企业的业务。

另外,如何减轻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也成为课题。鸿海约7成的工厂等固定资产集中在中国大陆。刘扬伟就生产基地的重组表示,将在越南、墨西哥和台湾等地增强产能。表明将加速采取应对措施。

关于2020年的预期,刘扬伟强调新一代通信标准“5G”相关的设备需求将起到拉动作用。13日宣布将投入100亿台币,用于台湾通信厂商亚太电信的增资,将出资比例从19.7%提高至40.74%。鸿海要想描绘出中长期的增长路线,能否借助5G找到转变业务模式的突破口将首先成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