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BYD)正在加快转型

在中国汽车市场表现低迷的背景下,最大纯电动汽车(EV)制造商比亚迪(BYD)正在加快转变业务模式。该公司的纯电动汽车业务曾实现快速增长,但最近由于政府补贴的减少,目前的销售同比下滑至一半。在该公司完全没有名气的2008年,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领导的企业成为其大股东。这一消息曾令市场震惊。距离当时已10年有余,如今的比亚迪正打算卸下纯电动汽车企业的招牌,以重起炉灶的决心掀起攻势。

中国南方的核心城市广东省深圳是腾讯控股和华为技术等众多中国代表性企业的总部所在地。比亚迪的总部也坐落于此。

记者9月访问了比亚迪的总部。当时映入眼帘的是不太像汽车企业的有些奇特的景象。在那里,犹如穿过总部的建筑物一样,单轨列车毫无障碍的在厂区内穿行。据称,厂区的这条线路全长4.4公里,由高架桥连接。

要转变企业形象

这是在董事长王传福的大号令下召集约1000名研究人员、作为大型项目以短短5年开发出来的产品。2017年作为位于中国内陆地区的银川市的公共交通被首次采用,已启动商业运营。目前除了巴西之外,还在菲律宾中部的城市推进建设计划。

比亚迪负责人表示现在正为在世界100多个城市引进单轨列车而推进洽谈。为了在交通拥堵严重的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扩大订单,正处于展开猛烈销售攻势的阶段。通过利用属于主力的电池技术而涉足并开发的比亚迪的单轨列车除了有助于节能之外,建设成本也能控制在地铁的5分之1左右,这也是其一大卖点。

“我们必须尽快摆脱仅是纯电动汽车企业的形象”,比亚迪的内部如今充满这样的危机感。

比亚迪从电池业务起家,2003年通过收购涉足汽车业务,之后相继开展智能手机、光伏发电和纯电动汽车业务,一直以主力的“电池”为核心实现一定的增长。

不过,所有业务在涉足后,经过一定期间后就会停止高增长,未能实现可持续的业务扩张。这也是比亚迪一直以来的烦恼。为了给这种趋势画上休止符,比亚迪得出的答案之一就是摆脱单纯销售纯电动汽车等的企业形象,转型为以具有优势的电池为核心的“综合能源管理企业”。比如,描绘的前景之一是成为承接在世界各地扩大、追求节能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部分业务的主力企业。

在此背景下,新实现商业化的公共交通之一的单轨列车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而比亚迪原本具有优势的纯电动汽车的大量交付也值得期待。不仅如此,比亚迪认为如今积极发展智慧城市不能缺少各种蓄电池,如果依托其在欧美等20多个国家的供货经验,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很多。比亚迪还计划2021年在该领域正式涉足日本市场。

 作为“巴菲特概念股”受到期待

比亚迪还藏着一手。那就是2006年涉足的智能手机业务。由于大量代工生产华为等的智能手机,因此今后在全面走向普及的“5G”领域,其积累的通信技术也有望在很大程度上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

对于比亚迪的这些变化,日本的大型企业也开始关注。丰田7月就电池和纯电动汽车的联合开发与比亚迪展开合作,伊藤忠商事也在最近决定和比亚迪启动回收利用纯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大型蓄电池的合资业务。

沃伦·巴菲特领导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自2008年成为出资比亚迪约1成的大股东。“巴菲特为什么会投资破旧不堪、名不见经传的这么一家中国企业?”当时市场曾不断发出这样的声音,但如今该伯克希尔似乎也终于开始感受到比亚迪的积极变化。

“比亚迪不仅是纯电动汽车,在单轨列车和电池领域,今后实现大幅增长的前景值得期待”,向巴菲特建议投资比亚迪的伯克希尔的经营方面二号人物、副总裁查理·芒格(Charles Munger)2月在相关企业的股东大会上作出如此评价,显示出对比亚迪的期待。

但是,改革还只是刚开了个头。纯电动汽车等汽车业务占比亚迪营业收入整体的比例仍达到约6成。按地区来看,中国占到近9成。从市场对比亚迪的评价来看,认为其是“纯电动车企”的印象仍然突出。

比亚迪于10月29日发布的2019年7~9月业绩数据也反映出其依赖纯电动车所带来的弊端。中国政府今年6月起将对纯电动汽车的补贴减至近一半。受此影响,比亚迪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89%,仅为1亿1972万元。

与属于最近高点的4月相比,比亚迪的股价也下跌34%,几乎和5年前处于相同水平。仍看不到形势反转的迹象。比亚迪的转型究竟能否结出硕果?市场在平静观察的同时,也谨慎关注着这支“巴菲特概念股”重新出发后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