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在华日企相关人士的调查报告

日本企业对中美摩擦的警惕感正在加强。日本经济新闻社等的调查显示,针对目前的在华业务,回答称“应缩小”的日本企业商务人士达到23.9%,近4分之1具有“去中国化”意识。由于中美对立的长期化,两个大国的经济活动被割裂,形成区块化的“脱钩”加剧,调查结果反映出日本企业此前构建的国际供应链正在逐渐崩溃的迹象。

美国特朗普政府自2018年起,分阶段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日趋激化。2019年9月启动了第4轮加征关税。日本经济新闻和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在第4轮加征关税之后,于9月前半段以主要在日本企业负责中国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等约1000人为对象实施了问卷调查。回答者的53.5%属于制造业企业。

对于在中美摩擦日趋激化的背景下,应如何推进自身企业的在华业务这一问题,回答称“缩小”的受访者接近4分之1,但更多的是“维持现状,观察事态”的60.4%。分析这样回答的日企商务人士的态度,大体上分为2种。

中国除了人工费上升,生产成本正在提高之外,还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正在逐步失去作为出口基地的竞争力。出现了倾向于缩小在华业务的声音,例如“在中国设置工厂的重要性正在减弱”(制造业的50多岁女性),“正在探索以东南亚代替中国的可能性”(非制造业的50多岁男性)。

另一方面,认为“现在和今后都不能忽视巨大市场”(制造业的40多岁男性)的意见也很突出。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对于众多日本企业来说都很有吸引力。很多日本企业都在寻求将来扩大业务的同时,目前暂时采取观望态度,以观察中美对立和经济的走势。

今后应加深与中国的来往还是要保持距离?日本商务人士的看法基本分为两种。

与被巨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一直向中国靠拢的德国和韩国相比,日本企业此前乘上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一直与中美两国积极交往。向世界最大电子制造服务(EMS)企业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等委托业务,在中国生产面向美国的游戏机的任天堂是日本企业的典型。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2018年的调查显示,进驻中国的4成日资制造业的当地营业收入一半以上依赖出口。作为“今后1~3年最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列举美国的企业数量仅次于日本,可见中国成为日企的对美出口基地。

但是,贸易战看不到改善的迹象,如果久拖不决,中美脱钩现象必将加剧。此前将两国连接起来的供应链正在瓦解。

日本理光7月将面向美国的多功能一体机的生产迁往泰国,京瓷也转移至越南。运营“优衣库”的迅销也计划转移至越南等地。作为向美国等中国以外市场出口的基地,日本企业将加快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等。

但是日本企业并非放弃今后有望增长的中国市场,将现有的当地工厂从出口基地改为面向国内的供给基地,继续维持业务等案例很多。

背景是日本企业认为中美摩擦将长期持续。在调查中,针对有关建立对本国有利的国际秩序的中美对立,51.3%的受访者回答称“将长期(10年以上)持续”,高于中期(5年左右、25.8%)和短期(1~3年、10.8%)。

因认为围绕中美价值观的摩擦持续发酵,2个经济圈的争执将加强,日本企业今后将不得不调整此前将中美连接起来的供应链。受中美对立影响的不仅是日本企业。在中国拥有美国苹果iPhone的对美出口基地的鸿海等企业也笼罩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