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党首相约翰逊呼吁议员支持10月15日提前举行大选动议。他在议会提出的这项动议需要三分之二的议员的支持。
但是,最大的反对党工党以及苏格兰民族党和自由民主党都表示不会支持这项动议。
议会下院周三(4日)投票通过了一项阻挡“无协议脱欧”的议案,旨在迫使保守党政府将脱欧推迟至2020年1月31日,除非今年10月19日前议会投票通过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或无协议脱欧。
约翰逊说,这是一项“投降议案”,使他在与欧盟谈判新协议时“被砍掉了双腿”。
周三,在主要反对党以及保守党“反叛”议员的支持下,这项议案在一天之内通过了议会下院的所有程序。他们力争在下周议会休闲之前成功立法,改变目前法定的10月31日脱欧的局面。
现在,这项议案已经提交议会上院在周四(5日)辩论表决。但是支持脱欧的上院议员准备了100多项修正案,旨在阻挡其立法进程,让议案胎死腹中。
政治斗法
时至今日,双方剑拔弩张,摆开决战架势,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政府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此外,在无协议“硬”脱欧问题上,他还遭遇保守党内部多名议员“叛党投敌”。
发生在周二(9月3日)晚间的这一“哗变”使英国议会重掌议程决定权:正寻求通过立法阻止首相无协议硬脱欧的策略。
而此前,为了制肘议会在无协议脱欧问题上的决定权,约翰逊首相在上周(8月28日)报请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从9月上旬开始将议会“休闭”(prorogue)5个星期,大大缩减了议会在10月31日法定脱欧期限之前,对政府任何脱欧计划采取反对行动的时间。
英国政府采取休闭议会的目的,被认为旨在为可能出现的无协议“硬”脱欧铺平道路。
英国各界特别是议员们对约翰逊首相在脱欧问题上的政治动作感到非常愤怒,本周议会在暑假过后第一天复会,便出现了约翰逊执掌的保守党内部议员“倒戈”的局面。
根据目前的法规,10月31日是脱欧日,如果英国议会来不及订立新法,那么无论是有协议还是无协议,英国将在这一天自动脱离欧盟。
首相约翰逊已经表示,他不愿看到脱欧继续推迟,如果议会订立出新法迫使他不得不向欧盟提出脱欧延期要求,他将提前举行大选。
然而,提前大选需要议会三分之二议员的支持,现阶段英国主要反对党工党以及其他党派都不支持提前大选的主张。
距离10月31日的脱欧最后期限只有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英国政府与议会仍在激烈斗法。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呢?
无协议脱欧?
按照现有的法规,英国将在10月31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3:00脱离欧盟。
首相约翰逊表示,他希望与欧盟就英国脱欧达成新的协议,但同时也坚决表态说,如果达不成新协议,英国将无协议脱欧。
如果是无协议脱欧,那么英国将立刻退出欧洲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
很多政界人士和商界领袖都表示,如此一来将使英国经济蒙受损失。但也有人说,此举的风险被夸大了。
加紧立法?
英国议会已经不止一次投票,反对无协议脱欧。不过,在包括工党、自民党等在内的反对党和一些执政保守党内部的“反叛”议员共同努力下,下院9月4日通过了阻止无协议脱欧的新法案,在9月5日提交给上议院。
然而,休闭议会的决定使议会通过新立法的时间少之又少。
如果法案得到议会上下两院通过,最快能在9月9日经女王御准成为法律。
提前大选?
首相约翰逊已经表示,如果依法他必须延迟脱欧,他将寻求提前大选。BBC获悉,首相希望大选在10月15日举行。
如果首相真的拿出提前大选的动议,他需要议会三分之二议员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
从理论上来讲,首相要提前大选倒也有别的途径。提前大选也可以在获得多数议员支持的情况下举行,倒不一定非要三分之二的大多数。
如此一来,如果大选日设在10月31日脱欧最后期限之前,那么脱欧的前景将视大选的结果来决定。
不信任表决?
如果英国议会本次无法通过立法阻止无协议脱欧 ,那么议会将可能出台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主要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已经表示,果真到了这一步,他将采取这一对策。
如果不信任动议能够获得多数议员的支持,那么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内,就看现任政府,或者新首相领导的新一届政府班子,能否在议会表决中重新赢得信任和支持。
通过这一方式被任命的新政府将可能推迟脱欧——通过举行大选或者再次举行公投。
有协议脱欧?
英国政府最希望出现的情况,当然是议会在10月31日之前批准现有双方达成的脱欧协议 。
但是现有的脱欧协议由前首相特蕾莎·梅历经两年达成,却在议会几经否决。所以现任首相约翰逊也说,以前达成的脱欧协议实际上已经“死了”。
现在的英国政府希望能与欧盟达成新的协议,或者是旧协议却没有爱尔兰边界问题的改良版。可惜,欧盟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肯松口。
推迟脱欧?
即便本次英国议员们拿出了新立法逼迫政府申请再次推迟脱欧,究竟能不能延迟,也不是由英国自己说了算。能否推迟,还需要欧盟成所有员国一致同意。
由于推迟脱欧已经有先例,所以这仍然是可能出现的局面。
放弃脱欧?
英国可以从法律角度废除执行《里斯本条约》(Treaty of Lisbon)第50条。
显然,这并不是现在的英国政府考虑的问题。
不过,如果英国政府换了新班子,这才会成为一个可以设想出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