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星期一(8月1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这份101页的报道对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和军事开支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军事开支过去二十年来面临的“推迟与不可预见的预算”是美国丧失在印太地区军事优势的主要原因,而中国“持续增加的精准远程导弹数量对几乎所有的美国、盟国与伙伴国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基地、机场、港口和军事设施构成了主要威胁”。
报告指出,“所有这些设施都可能在一场冲突爆发后的几个小时内遭受精准打击而无法使用,人民解放军的导弹威胁因此对美国在整个地区的前沿部队的自由作战能力构成了挑战”。
过时的思维
报告指出,美国持续二十年的预算不稳定已经严重影响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备战能力,八十年代建立的军事平台现在愈发难以维护,而且费用高昂,很多为对应大国冲突而建立的作战系统都为了应付中东战争的需求而遭到削减。受此影响,很多美国与盟国在印太地区的作战基地都缺乏加固的基础设施,前沿配置的弹药和物资没有调制到战时状态,美军的后勤能力巨幅下滑,因此缺乏应对印太地区大国竞争的准备、装备和态势。
报告说,尽管美国国防部试图对付这些威胁,但“外交政策机构过时的超级大国思维可能会限制华盛顿削减全球其它承诺或者为了印太地区胜利而做出战略调整的能力”。
导弹威慑反干预
报告特别指出,为了防范美国在印太地区实施干预,中国设置了反干预系统,使中国可能在美国进行干预之前利用有限的力量取得既成事实的胜利。反干预系统的主要力量是导弹部队。中国大举投入常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研发,就是这种反干预系统的核心。
报告说,中国导弹部队现在拥有1500枚短程弹道导弹,450枚中程弹道导弹,160枚中短程弹道导弹以及数百枚地面发射的短程巡航导弹。这些导弹能够对第一岛链内的所有目标进行打击,将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和新加坡置于中国的反干预区域之内;中国的东风-26型中远程陆基弹道导弹可以对美国驻关岛的海空基地构成威胁。
既成事实的胜利
为了有效执行反干预策略,中国还研制了被称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可以在1500公里的射程内对美国的航母实施打击。中国还大批量研发了第四代战机、先进的指控通讯和情报系统(C4ISR)、现代化攻击潜艇、电子战和密集的地对空导弹系统。这些都让中国军方对美国与盟国的远征军形成牵制,无法在作战距离内对中国目标实施有效的海上或空中打击。
报告认为,中国因此“在第一岛链内拥有强大的军力”,让北京拥有“必要的胁迫威慑力,迅速夺取觊觎已久的土地,或通过既成事实(fait accompli)战略推翻现状的其它方面”。
有限战
具体手法是,中国可以发动有限战争或者“灰色区域”作战行动取得既成事实的胜利。从极端角度来说,中国可以对台湾发动直接攻击、实施封锁、发动网络和政治作战来试图武力统一;从现实角度来说,中国可能武力夺取日本控制的尖阁列岛(中国称钓鱼岛)或南中国海的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中国称黄岩岛)等岛礁。针对这些目标,中国计划首先发动攻击(strike first),“争取在美国能够阻止之前实现长远的政治目标,达到有价值的战略目的”。
报告主要作者、美国研究中心外交政策与防务研究主任阿什利•唐山德(Ashley Townshend)表示,突破地区封锁是中国成功实施反干预系统的关键。他说:“随着(中国)的力量提升,可能会有胆量设法获得对第一岛链某些地方的控制权,包括台湾在内。”
战略调整
报告因此建议美国做出必要的战略调整,把战略重心真正转移到印太地区。报告同时建议美国的主要盟友澳大利亚“为了应对持续性的高端冲突而增加库存,在精确武器、燃料和其他材料的存储和生产上创立自主能力”。
美国研究中心外交政策与防务研究主任阿什利•唐山德(Ashley Townshend)表示,印太地区力量平衡的变化应该引发所有亚洲国家的担忧,包括那些试图与两个超级强权都维持良好关系的国家,因为遏制北京行使“侵略性外交政策”符合所有亚洲国家的利益。
但中国的军事分析人士并不认同报告的内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访问学者、中国海军前大校赵毅(Zhao Yi)对媒体说,“我们现在和未来都尊重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合理存在。我们希望美国在全世界扮演负责任的角色,包括西太平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