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评级下调在美中增加

企业评级下调的情况在美国和中国正在增加。从年初以来的信用评级变更来看,全球范围评级下降超过上调。从两者之差来看,美国时隔3年恶化,中国时隔2年恶化。由于长期持续的货币宽松,企业的债务出现膨胀,同时由于贸易摩擦等影响,很多企业业绩下滑,财务恶化。企业信用等级的下降是金融市场的隐忧之一。

日经中文网对美国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调整全球公司债发行企业的信用评级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以实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为对象的年初以来评级下降为487件(截至8月13日)。比上调高出60件。如果全年评级下降超过上调,将是2016年以来首次。

QUICK FactSet统计显示,世界企业整体的4~6月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4%,恶化日趋明显。日本和亚洲企业利润下降。即使是整体确保利润增长的北美,如果剔除亚马逊等被称为“GAFA”的IT(信息化技术)大型企业,截至15日也出现0.41%的利润下降。

关税导致盈利恶化

从行业来看,除了能源相关之外,汽车零部件和服装等受到中美摩擦影响的行业的评级下降明显。

“如果关税和贸易摩擦给盈利造成负面影响,资金周转有可能变得严峻”,标普3月将制造汽车车轮等的美国ACCURIDE的评级从“B”下调1档,还暗示了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还存在中美的关税提高大战对企业盈利构成直接打击的情况。涉足工具制造的美国Apex Tool Group从中国采购的产品将被征收惩罚性关税,利润空间缩小。4月评级被下调。

中国企业有息负债达到10年前的5倍

由于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货币宽松,企业的有息负债膨胀。QUICK FactSet统计显示,全球上市企业的有息负债(不含金融)从2008年度末的12.5万亿美元增至2018年度末的22.1万亿美元,增加8成。尤其突出的是中国,2018年度末达到2.8万亿美元。增至10年前的近5倍。

中国青海省政府旗下的青海省投资集团2月推迟了美元计价公司债的支付利息。虽然勉强避免了债务违约,但标普指出资金周转明显恶化,存在风险,将评级从“B+”下调至“CCC+”,一口气下调3档。

而在日本,评级投资信息中心(R&I)2019年截至6月针对实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上调了16件,而评级下降仅为7件。不过,评级策划调查室长石渡明表示,“如果中美摩擦持续发酵,将关注对单个企业的信用等级造成何种影响”。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7月底时隔约10年半实施降息,全球的中央银行已开始转向货币宽松。但在货币宽松的背后,潜在的风险正在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