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在看不到终结迹象的情况下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中美为了避免前3轮的额外关税的影响,都增加其他国家的采购,世界贸易网正在明显改变。全球企业也开始加快调整此前横跨两国构建的供应链,以应对持久战。
巴西对中国出口大增
作为排在世界第1和第2位的经济大国,中美的关税大战正在波及其他国家,给贸易趋势带来变化。成本增加带来的扭曲将不断动摇世界的商品流通。
5月,巴西动物蛋白协会会长Francisco Turra接到该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打来的电话:“由于对中国食品出口过快增加,沙特政府担忧对本国出口或将减少”。其他国家越来越担心取代美国、满足中国需求的生产国的供应有可能减少。
调查贸易战启动后的数据发现,从对中国出口来看,在农产品和燃料领域,供应国的格局明显改变。观察第1轮关税启动的2018年7月至今年4月的对华出口,关于大豆和菜籽等油分多的谷物,巴西比上年同期增加49%,加拿大也增长53%,引人关注。
这是因为正在填补因中国加征关税而变得偏高的美国产谷物的空缺。有预测认为,为了满足世界第一的中国的大豆需求,巴西的耕种地今后将最多扩大13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希腊的国土面积。
在燃料的对华出口方面,液化天然气(LNG)等被征收额外关税的美国减少5成以上,另一方面,沙特阿拉伯增加52%,而俄罗斯增加41%。瞄准消费量巨大的中国市场的农业和资源型国家很多,由于贸易战,势力版图已开始被改写。
另一方面,关于对美出口,以加征关税导致中国出口减少明显的电气设备和机械为中心,越南、墨西哥和韩国出口正在增加。其中,越南自关税第1轮启动的2018年7月至今年4月增加2成,有分析认为“因贸易战激化而最为受益”。
不过有观点指出,在越南的对美出口中,原产其实是中国的“迂回出口”有可能正在增加。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底暗示,如果不打击迂回出口,可能对越南加征惩罚性关税。中美对立导致的贸易网的明显改变将成为新的摩擦的火种。
企业被迫调整供应企业
中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商品对彼此出口的减少均在大约200亿美元左右,处于基本相同的规模,但下降时间存在差异。首先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缩小,随后中国对美出口减少变得明显。
2018年7月,中国针对美国的第1轮惩罚性关税展开报复,“美国→中国”出口额在大豆等方面迅速开始减少,到年底比上年减少近40亿美元。但“中国→美国”出口明显转为减少是在2018年11月。进入2019年后,减少幅度开始超过40亿美元。
有分析认为,中国的对美出口从整体来看没有迅速减少,是因为纳入美国制裁对象的很多中国制造的中间产品已被嵌入供应链。美国首先征收关税的多为减压阀、电缆、集成电路和保险丝等面向产业的特定用途的产品。
美国大型化学企业伊士曼化工(Eastman Chemical)向中国出口不易破碎的塑料餐具的原材料,在中国加工成型之后再进口到美国。该公司首席执行官(CEO)Mark Costa表示,“特殊树脂的供应链专业性很高,短期间内难以调整”。但是,如果不采取任何举措,成本增加导致的经营压力将加强。“此前认为关税是暂时性的,但不能一直不断地支付”,美国大型电子产品企业Universal Electronics(UEIC)的CEO Paul Arling如此表示。在中国制造的电视等的遥控器的一半在6月之前转移至墨西哥。
美国咨询公司贝恩咨询的副总裁加利·马蒂亚斯(音译)指出,“当初持观望态度的企业也开始着眼于中美对立的长期化,开始调整供应链”。负责美国苹果无线耳机组装的中国歌尔声学将在越南北部投入2亿6000万美元建设工厂,中国企业也开始在海外建厂的动向在扩大。
与大豆等大宗商品的采购不同,一度改变的供应链无法回到从前。随着企业应对贸易战,此前与美国相比较浅的对中国影响也可能加深。
“第4轮”的威胁
中美将在今后的贸易磋商中探索达成妥协,但美国对全部中国产品征收关税的“第4轮”持续发酵。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7月2日结束听取产业界意见的听证会,结束了行政程序。只要特朗普总统希望,随时可启动第4轮。
特朗普在6月29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中美首脑会谈中,决定重启贸易磋商和搁置第4轮加征关税。针对今后的磋商没有提出期限,呈现出被中国掌握节奏的局面。
影响特朗普的是202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国对大豆等征收报复性关税,对属于执政党共和党票仓的农业州施加压力。而在2016年总统选举中倾向于支持特朗普的中西部的工业州,对被中国夺走就业岗位的不满根深蒂固,很多声音要求严厉对待中国。
在政权内部和美国国会,反华派保持势头。如果认为经济坚挺且有助于连任,特朗普再次采取强硬举措的可能性也无法否定。两大经济大国的摩擦的走向影响全世界的局面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