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都精打细算的贸易战

美国5月10日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国产品的关税。一般认为关税将推高进口商品物价,打击美国本国经济,但美国为何作出违反这种定论的判断?其中背景似乎存在中美贸易的特性。据日经中文网的调查,美国前三轮纳入制裁对象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缺乏独特性,即使被征收关税也难以提价的情况占到7成。实际上,美国消费者物价保持了稳定。但是,如果特朗普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进一步加强,迟早给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很高。

“关税对于(在美国国内的)生产成本几乎没有产生影响,大部分由中国承担”,在突然宣布关税提高的5日的推特(Twitter)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如此表示。原以为这是特朗普式的“虚张声势”,但实际上这似乎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发言。

如果观察中美的物价,就比较能容易理解。美国消费者物价保持稳定。2019年4月比上年同月提高2.0%。虽然油价走低的影响减弱,物价略微上升,但低于第1轮对华惩罚性关税启动之前(2018年6月的2.9%)。

另一方面,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波动剧烈。2018年6月为4.7%,但之后迅速下降,2019年4月仅为0.9%。2018年6月底和2019年4月底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处于相同水平。虽说物价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在美国看不到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销售价格因关税而被推高的情况,反而感受到中国企业下调出口价格的可能性。

“价格弹性”是弄清实际情况的关键。这个数值显示出价格变动导致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增减。比如说某种商品价格上涨10%,需求因此减少了20%,那么这个商品的“价格弹性”就是2。“价格弹性”如果超过1,则涨价容易导致需求下降,可视为“不易出现价格上升”。替代品能轻易找到的低附加值产品等属于这种情况。

那么,成为美国前三轮加征关税对象的来自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弹性”处于什么水平呢?结合世界银行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数据进行调查,约7成“价格弹性”超过1,“不易上涨”。

这意味着中国方面在贸易战中的地位较弱。针对美国此次决定促使来自中国的250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额外关税提高至25%之际的影响,欧洲智囊组织EconPol Europe进行了推算。针对对象品类,美国的消费者物价仅提高4.5%,另一方面,中国的生产者物价将下降20.5%。实际上中国企业承担了负担的约8成,是令人吃惊的结果,但与中美的物价走势符合。

实际上,中国的出口企业似乎正面临降价压力。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亚马逊将减少因关税影响而无法比其他竞争企业更低价销售的商品订单,中国出口企业的降价趋势正在扩大。

原因是中国经济依赖于个性魅力低下的产品的大量生产,在产业竞争力方面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没有形成明显差距。此外,美国政府在前三轮加征关税中避免难以用他国商品代替的产品,在战略上选择了额外关税的品类。

在目前来看,中美间贸易战可以视为正在按美国节奏推进。但是,如果特朗普因此骄傲,进一步发动攻击,状况有可能悄悄改变。

如果美国启动第4轮惩罚性关税,EconPol Europe的Benedikt Zoller-Rydzek表示:包括美国苹果的“iPhone”等在内,“难以找到中国以外供应企业的电子产品等也将成为对象,对美国物价和经济的打击将变得巨大”。物价上涨将导致实际收入缩水,挤压经济,另一方面,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也将难以维持“鸽派”姿态,股市将失去支撑因素。

如果物价、经济和市场同时发生异变,在2020年总统选举之前,特朗普的根基将迅速动摇。是在某些领域找到与中国的妥协点?还是涉及主导权之争的对立无限度地激化?波及全世界的中美贸易战的走向进一步变得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