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咖啡咖啡馆

有一种咖啡馆,是当你还未啜饮到任何一口咖啡,只是站在店家建物的面前时,就会心有所感:“这就是我要的咖啡馆。”

“Bridge”对室内设计的规划也是下足了工夫。天花板很高,桌椅之间留下不紧迫的距离。是这样子的没错,有时候进咖啡馆喝咖啡不只是要注重味觉,也希望拥有一个让人不感压迫的舒放空间。令我着迷的是咖啡馆有一整面落地窗,视野开阔,心情也跟着畅快起来。还有放置着咖啡机与收银机,那恨不得让我想要整个搬回家的大理石桌面柜台。位于马喰町的“Bridge”于我而言正是这份感觉。地点在马喰町地铁站出口附近,问屋街尽头的大十字路口。站在对街,你会先被那一幢以黑色壁砖和水泥磨石建造而成的楼房,流露着早期西方现代建筑的浓郁气氛给吸引目光。公寓有个豪气的名称叫“老鹰”。老鹰伫立在十字路口,稳重且饱满气势。一楼的墙面切出一个很特的三角形凹缩角度,成为“Bridge”咖啡馆的入口。木质长板凳一放,造就出户外的咖啡空间。

“当初就为等到这个柜台,还延迟了开幕时间。”店员说。显然这决定是值得的。整间咖啡馆因为这个柜台及周围的许多小细节,为这里画龙点睛。硬体设备营造的气氛很欧美,细心的服务及细致的饮食仍是非常日本。

“Bridge”原本开在浅草合羽桥道具街,那时候就令我印象深刻。后来搬迁到马喰町以后,完全成为我的爱店。这里的咖啡浓郁香醇,由“LITTLE Nap COFFEE STAND”的滨田大介所监制提供。事实上“Bridge”店名还有一排小字“COFFEE & ICECREAM”。是的,这里除了咖啡以外,名物还有冰淇淋。

“对一切新事物最好的教养场所,总是在咖啡馆。”十九世纪末的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褚威格(Stefan Zweig)曾在《昨日的世界》一书里写下他对于咖啡馆的见解。偶尔我在东京,待在几间惯常去的咖啡馆,或是偶然发现某个令人惊喜的咖啡新空间时,常常会想起这一句话。

“Bridge”的店里

史蒂芬・褚威格年轻时身处的维也纳,当时正是整个欧洲咖啡馆时兴蓬勃的年代。他总是流连忘返在咖啡馆,认为一间完美的咖啡馆,除了好喝的咖啡以外,还担纲着“民主沙龙”的责任。每个人都能坐在其中品味咖啡、谈话、写字,甚至包括提供报章杂志的阅读。咖啡馆因此被视为艺术论坛的圣地。在那里孕育而生的文艺派人士,被称为“青春维也纳派”。

如今的时空背景,与那时候当然是很不同了。然而,咖啡馆足以养成一个人的美感教育,饮食的品味,人与人思想的交流场域,依然是不变的。坐在“Bridge”这样的一间咖啡馆里,有些人谈天,有些人是一个人静静阅读,或者如我正打开电脑写作。光是想到每个人头上的空气,各种丰富的思想,弥漫和交错在这一处小小的咖啡馆里,就令人感到雀跃。

一间美好的咖啡馆,正如“Bridge”店名所彰显的意义吧。像是一座桥,在咖啡与人之间,架构出一所空间,我们在此吸收一切的崭新事物,然后沉淀出哪些该留,哪些该丢的旧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