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双方就一项协议的大致框架达成一致,该协议将降低两国的关税,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并向外国商品开放一些市场。对中国政府来说,这项贸易协议看上去不错,因为它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政府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质性改革。特朗普总统表示,他对接近与中国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协议持乐观态度。中国官员对此并不确定。
但一些最重要的细节仍未敲定,比如确保中国遵守协定的执行机制,以及取消关税的时间。两位熟悉中国立场的人士表示,北京官员担心,最终条款可能不那么有利,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倾向于在最后一刻做出改变。在周二开始,为期11天的全国人大会议间隙,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现在工作团队还在继续磋商,因为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在这一立法机构的会议上,中国的高级官员轮流警告说,挑战依然存在。
这一逐渐显现的差距让人们开始怀疑,习近平主席在3月底或4月初与特朗普会面并签署协议的计划能否实现。中国官员面临着一个明显的两难境地,在不清楚最终细节的情况下,就要让他们的国家主席飞往特朗普位于佛罗里达州的马阿拉歌庄园。说服习近平参加这样的峰会并非易事,因为他必须在国内观众面前表现出强势。
“如果他们要把主席送到佛罗里达,他们必须知道最终会达成协议,”詹姆斯·格林(James Green)说。他在去年8月前一直担任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最高贸易官员,现在是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的研究员。特朗普上周在越南河内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Kim Jong-un)的会面是一个警钟。当时美国总统认为朝鲜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会谈突然结束。
在过去两年里,中国的谈判代表也多次相信他们达成了协议,但在最后一刻却以失败告终。2017年夏天,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提出了一项计划,但特朗普很快否决了。中国代表认为,去年他们已经同财政部长史蒂文·马努钦(Steven Mnuchin)达成了一项谅解,重点是汽车和金融服务,然后特朗普征收了关税。
对于想要避免尴尬场面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处境很艰难。特朗普不可预测,中方不能确保他在两国领导人会晤时不会改变主意。但中国人也认识到,领导人峰会可能是达成协议的唯一途径,因为特朗普总是拆自己顾问的台。在中国,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唐纳德·特朗普非常有兴趣亲自达成交易,”位于苏州的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学新时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薄智跃说。
两位了解贸易谈判情况的人士说,美国和中国讨论了于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几天后在北京举行进一步磋商的问题。
为特朗普政府提供咨询的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中国问题学者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习近平对贸易谈判保持沉默是一个不祥的信号,美国认为中国已经同意的几个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在签署协议的峰会之前,可能还需要另一轮谈判,”白邦瑞说。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表示,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仍是条款的落实问题。美国坚称,如果中国违反协议,其保有抬高关税的权力,且北京方面不得报复。但一些中国官员批评,这样的安排涉嫌侵犯中国的主权。此外,就遏制以强迫转让美国知识产权为条件在中国做生意的做法而言,北京方面的承诺是否足够也存在分歧。
关税具体如何取消也仍在谈判中。知情人士表示,如果条件得以满足,美国谈判团队已发出信号,称其将取消特朗普去年秋季对大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的10%的关税。但去年夏季对另外5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25%的关税如何处理则不大明确。据了解谈判的两名人士表示,特朗普的最高贸易谈判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也偏向于随着中国对其法律、经济作出变革而取消关税,中国则主张在协议签署后将关税全部取消。
中国官员对继续谈判持谨慎态度,因为在当前尽管有些脆弱的协议下,他们不用放弃太多。并且他们不想就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革作出承诺,三位知情人士表示。即将达成的协议将允许中国签订长期合同,购买其经济所需却无法轻易在国内生产的石油、天然气、大豆及其他自然资源。它并不要求北京方面大量采购美国制造的商品,后一种情况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庞大但正在放缓的制造部门的就业状况。
该协议也不会限制中国政府对高科技制造业的扶植。在中国看来,经济长期以来朝着这些行业的转变对于创造高薪就业机会不可或缺,而这是其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劳动力已经开始期待的。
为安抚特朗普,中国去年搁置了《中国制造2025》倡议这一说法。该说法在美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周二,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所做的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没有用到这个词,但此前几年一直有提到它。在被问及避开《中国制造2025》一事时,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是因为篇幅有限。他也是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
如果美国施压过重,那么北京方面还可能会采取这样的立场,即没有协议比签订可能会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议要好。它正在为这种可能性做准备。李克强周二公布的国家预算包括削减企业税以及政府控制的银行部门增加贷款。这将有助于企业经受住贸易摩擦——无论持续多久,并从近期民营小企业尤其受到影响的借贷紧缩中恢复活力。
黄守宏称,周二公布的主要企业减税所得的五分之四最终将流向制造业。“它们已经遭受了许多困难,”他说。“因此这一次,减税的侧重点在于小微企业和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