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者|一出深刻的悲剧还是一部烂大街的犯罪电影

库萨马(Karyn Kusama)指导的警匪惊悚片《摧毁者》(Destroyer,又名《无间炼狱》) 以洛杉矶为背景,压抑灰暗。好莱坞最以魅力和优雅著称的超级明星基德曼(Nicole Kidman)展示了自己可以多么黯淡粗野,注定会让大家记住此片。

基德曼在片中扮演洛杉矶警探艾琳·贝尔。骨瘦如柴,酗酒成性,不是睡在酒吧就是自己车里。她皮肤干瘪,长着雀斑,嘴唇干裂,挂着眼袋,一头灰白头发,梳子一靠近就可能被吞噬。每当她拖着脚步走向同事,他们就会低声骂着转身走开,主要因为她是一个麻烦的累赘,但你会觉得也是因为她黑色皮夹克上的臭味。

基德曼在这个角色中抛下浮华,令人印象深刻,但影片真正大胆的地方不在于艾琳的样子有多糟糕,而是她的行为。她疏远同事,并且暴打线人,这通常是好莱坞电影中油嘴滑舌的叛徒干的事。艾琳是个冷酷的反英雄,更是一个烫手山芋。

她毁了与前夫(麦克纳里[Scoot McNairy]饰)和十几岁女儿谢尔比(Shelby,佩蒂约翰[Jade Pettyjohn]饰)的关系,与工作搭档(安德森[Shamier Anderson]饰)也好不到哪里去。她的工作能力差强人意,当警察似乎不是出于对正义或哪怕是对复仇的渴望,而是近乎疯狂的绝望。

男明星扮演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角色都很勇敢,女星来演则几乎史无前例。《摧毁者》不像拉姆塞(Lynne Ramsay)指导的《你从未在此》(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那样激进,但两部电影都采用了动作片的原型——特立独行的警察以及从士兵变成雇佣兵的人,并审视了他们会有多悲惨。

艾琳饱受折磨是因为大约20年前,她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时出了灾难性的问题。她和一名联邦调查局特工(斯坦[Sebastian Stan]饰)被指派潜入一个抢劫银行的卑劣犯罪团伙,主脑是和连环杀人一样的虐待狂塞拉斯(Silas,凯贝尔[Toby Kebbell]饰)。她没能将塞拉斯绳之以法,他消失了,但是一天晚上,艾琳在一个案件死者的脖子上发现了一个纹身,这是塞拉斯一位随从的标志。过了这么久,如果她能找到宿敌,可能会获得救赎。这位死者看起来比她健康,她的救赎似乎永远都得不到。

艾琳接连给塞拉斯卑鄙的同伙们制造麻烦(包括一个富有且虚情假意的律师,惠特福德[Bradley Whitford]饰),影片在当前的调查和此前多舛的卧底工作之间切换,只用一部电影的价钱就能看到两种风格的基德曼:现在的她看上去病入膏肓,而过去则是一个面带稚气的警界新人,如果没进警校可能已经做了模特。假发和化妆让人分心:你会惊讶于基德曼的容貌竟然隐藏得如此之好,因此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她出色的表演上。如果观众对夸张的假发特别在意,那也会对凯贝尔的造型感到不满,他打扮得像是摇滚歌星莫里森(Jim Morrison)要去过万圣节。

影片部分场景像开化妆舞会,但大多数都凸显了故事的本质——肮脏和龌龊。洛杉矶犹如地狱,是个快要被自然吞噬被烈日摧毁的文明。影片进行到一半时,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枪战,一些特写的暴力镜头会让观众不寒而栗。库萨马的突破之作是由罗德里格斯(Michelle Rodriguez)主演的拳击片《女生出拳》(Girlfight),但与艾琳在《摧毁者》中施展和遭受的拳打脚踢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电影倒不是一味地追求冷酷。剧本出自海伊(Phil Hay)和曼弗雷迪(Matt Manfredi)之手,开头很空洞,情节也不完整,但之后不断出现令人揪心的转折,对艾琳过去的回顾也很吸引人。剧本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让你看到艾琳是个做过可怕事情的可怕的人,但她越卑鄙,你就越关心她。

《摧毁者》并不是一出深刻的悲剧,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在《落水狗》(Reservoir Dogs)和《盗火线》(Heat)之后的独立新黑色电影并无太大不同。但它对女主人公的处理于冷漠中又富有同情心,意外感人。它令观众思考,片名中的摧毁者究竟指谁。是毁了自己和别人生活的艾琳吗?是犹如恶魔的塞拉斯吗?又或者是时间本身——即使它在艾琳脸上留下的伤痕更明显,但它折磨着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