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盈利模式不靠出口靠投资

日本的经常项目盈余构成发生了改变。2018年,显示企业在海外盈利情况的直接投资收益首次突破10万亿日元。日本企业不再通过出口赚钱,而是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在当地赚钱,并把收益拿回日本。对于全球经常项目收支的不均衡,贸易以外因素的影响突出。日本希望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与着眼于贸易、加强保护主义的美国深入讨论这一问题。

日本财务省2月8日发布的2018年国际收支统计(速报)显示,经常项目收支盈余达到19.0932万亿日元。

盈余额基本上依靠2大支柱。一个是直接投资收益(相当于海外子公司盈利),金额达到10.0308万亿日元。另一个是证券投资收益(相当于外国债券利息等),金额达到9.8529万亿日元。而贸易顺差仅为1.1877万亿日元。

其背景是日本企业正在加强转向海外。过去日本制造业的模式是在日本生产汽车和家电,再出口到海外。但目前为了符合当地需求,重视生产效率,增加了海外的本地化生产。在家电领域,还存在韩国和中国的崛起导致日本产品竞争力减弱的一面。

日本对海外直接投资的金额截至2018年9月底为185万亿日元。以北美和亚洲为中心,在最近10年里增加至近3倍。除了建设工厂和并购(M&A)之外,日本投资的零售等非制造业基地也在增加。最近数年来,海外经济表现强劲,给日本带来的盈利也在持续增加。

日本对海外证券的投资金额截至2018年9月底为473万亿日元,持续增加。日本国内的投资对象较少,投资者正到海外寻找赚钱的门路,这在证券投资领域也不例外。这一趋势符合美国经济学者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等人倡导的国际收支的阶段性变化假说。该假说把一个国家的经济像人的一生那样划分为6个阶段。第5阶段“成熟的债权国”是指竞争力已过顶峰,贸易收支恶化,但能通过投资的收益确保经常项目盈余。

日本迈向少子老龄化,从长期来看,国内的储蓄将日渐减少。如果无法保持出口竞争力,经常项目盈余也将减少,存在迟早转为逆差的可能性。这就是最后的第6阶段。

瑞穗证券的末广彻表示,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的)投资收益明显稳定在20万亿日元规模,很难想象今后10~20年左右出现经常项目逆差”。不过,由于老龄化稳步加剧,如果不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日本经常项目转为逆差的风险将逐渐提高。

在2019年6月的G20峰会之前,对于担任主席国的日本来说,消除经常项目收支的不均衡也将成为议题。美国政府把焦点对准贸易,正试图消除贸易不均衡。不过,日本的经常项目盈余大部分来自投资收益,如果要作出改变,只能关闭美国的工厂或出售美国国债,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不仅是日本,经常项目收支受贸易以外因素左右的方面也很突出。美国在经常项目逆差的背后存在储蓄不足的问题。日本打算在G20峰会上共享这种问题意识,有可能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以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