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水母为何能返老还童呢?

“长生不老”,历史上,中国的秦始皇曾经追求过,这曾经是很多独裁者永远的梦想。如今,全世界的研究人员也在持续探索长生不老的“根源”。听说有水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长生不老的机制,我(24岁)造访了日本和歌山县白浜町。

曾经是京都大学副教授的久保田信(65岁)7月16日刚刚在白浜町建立“灯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再生生物学体验研究所”。正在水槽里漂浮游动的是一种粉红色的小型水母。我感觉很可爱,看得入了迷。久保田说:“这是能返老还童的灯塔水母”。仅为数毫米、最大约为1厘米的小小身体里隐藏着什么样的可能性呢?

水母通常从形状类似于植物的水螅体,成长为能在水中浮游的形态,死后溶解。但是,灯塔水母在陷入生命的危机后,会变为团子状,细胞出现变化。然后重新长出水螅体,重新获得年轻的身体。久保田说:“就像蝴蝶变回蛹一样”。

如果用针刺灯塔水母,造成伤害,在数天之后,将变为水螅体。之后,如果顺利,将在约2个月后重新变为原来的水母形态。久保田副教授通过1个个体14次成功实现了这种返老还童,甚至受到海外的关注。据称,还曾偶然成功实现海水盐分浓度变化导致的逆生长。

灯塔水母为何能返老还童呢?关键的机制至今仍未弄清。波状感棒水母(Laodicea undulata)和海月水母(Aurelia sp.)也具有成功实现逆生长的案例,久保田说:“此外,或许还有比灯塔水母更能实现逆生长的水母”。

久保田自1992年起,在位于白浜町的京都大学的实验室从事海洋生物的研究。以在美国媒体《纽约时报》上刊登的报道为契机,意大利导演拍摄了纪录片,作品在2016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上映。

2018年3月从京都大学退休后,久保田随后成立了研究所,作为毕生事业,继续从事水母研究。“不论是水母还是人类,基因结构都没有明显不同。如果基因分析等取得进展,或许能获得作为人类梦想的长生不老机制的启示”

负责基因分析的是kazusa DNA研究所(Kazusa DNA Research Institute)主任研究员长谷川嘉则(47岁)。2016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灯塔水母基因的约4分之1属于未知基因。长谷川表示,“有可能存在隐藏着逆生长秘密的独特基因”。

目前,由于认为灯塔水母等长生不老生物身上具有延长人类寿命的钥匙,国际上也在展开激烈的研究竞争。作为IT(信息化技术)企业的谷歌为了弄清衰老的原因,也成立了名为Calico的公司,正在研究裸鼹鼠(Heterocephalus glaber)等。

裸鼹鼠栖息于非洲,寿命约为30年,明显长于其他老鼠和小白鼠。还具有不易患癌症的特点,由于可能有助于人类癌症的预防和防止衰老而受到期待。在日本国内,熊本大学利用裸鼹鼠的皮肤细胞培养了iPS细胞,弄清了不易发生癌变的机制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将人类从具有寿命的肉体本身解放出来的尝试也日趋活跃。这种思路是,如果能够将大脑的数据完全转移至数字空间,人类的意识将在数字空间里持续存在,就可以实现“永远的生命”,这被称为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

实际上,在美国和俄罗斯,由大富豪提供资金,初创企业正推动将人类意识装入机器人、或对大脑进行防腐处理后永久保存等研究。不过,大脑的数字化也在引发争议,认为有可能促使因渴望“数字永生”而追求大脑尽早保存的人选择自杀。

我以前曾看过描绘一群人将自己的大脑移植到他人身体上继续生存的电影,当天晚上我做了恶梦。怀疑那样是否还有生存的意义?感到长生不老并非憧憬,而是令人恐惧的对象。我距离100岁还有76年。“希望活得更长久”这一人类欲望是无止境的。在这期间,长生不老的药物和数字永生的系统或许可以诞生,但是否实际使用,将会有激烈的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