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第三国合作首指泰国高铁

中日两国政府在第三国推进基础设施的合作方面开始有所动作。双方计划9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由政府和民间组成的联合委员会的首次会议。首先将围绕对泰国高速铁路项目的投资合作启动磋商。日本方面希望避免与中国的基础设施订单竞争出现过热,与此同时推动中国遵守透明性高的投资规则。一方面,中国则希望降低在海外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遭受的负面评价,似乎还透露出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牵制美国的想法。

关于在第三国展开基础设施合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举行会谈时曾达成共识。安倍正在讨论10月访华,力争届时就具体合作项目达成协议。安倍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显示出合作姿态,希望加快关系改善的趋势。

计划9月举行首次会议的是中日第三国经济合作官民联合委员会。日方由首相助理官和泉洋人、中方由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分别领衔。民间则有日本最大经济团体“经团连”的管理层等参加。

在该委员会展开讨论的基础上,在安倍访华时将举行两国部长级官员参加的“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作为具体的合作项目,计划签署20~30项备忘录(MOU),双方目前正展开协调。

中日双方首先将就投资泰国国内推进的高速铁路项目展开合作。泰国提出了以连接3个主要机场的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为支柱的“东部经济走廊(EEC)发展计划”。预计将成为一个投资总额超过5万亿日元的大项目。中日将在9月召开会议的委员会之下设专门分组会,力争参加最早在年底实施的国际招标,确定具体方案。

此外,还将讨论中日企业在第三国共同争取光伏发电项目订单、以及中日合资企业向第三国推销发电站等。除了交通和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外,双方还力争在金融、保健和初创企业投资等广泛领域展开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ADB)预测认为,2016~2030年亚洲基础设施需求将达到26万亿美元。中日为了抓住这一旺盛的需求,正展开投资竞争。

但是,过度竞争将给中日双方带来负面影响。投资对象国为了获得有利条件,在中日之间加以权衡。因此出现了条件糟糕也勉为其难接订单的事例,例如相比最初预期压低利率,或极端减轻对象国政府的费用负担等。尤其是中国,被认为更重视本国企业获得订单和政治影响力的扩大。

在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连接首都马累和机场岛的长2公里的“中国马尔代夫友好大桥”工程总投资约为2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由中国提供贷款,同时桥梁由中国企业施工。这一不考虑盈利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希望在2018年9月的总统选举中宣传政绩的该国总统亚明、与希望对处在地缘政治要冲的岛国提高影响力的中国想法不谋而合的产物。

中日两国一直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安全保障两方面竞争。面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日本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展开地缘政治上的博弈。

中日两国在第三国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是着眼于2018年至2019年的中日首脑往来的项目,根据今后的两国关系走向,有可能仅为临时性的合作。一直重视当地需求的日本,与大量派出劳动者的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也明显不同。

在中国积极启动与日本合作的背后,明显存在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争的因素。如果中国在国际局势中的位置发生改变,中国也有可能重估与日本合作关系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