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废塑料寻找非中国的出路

废纸、PET瓶、废塑料……在日本,每天生活被排放的垃圾失去了去处。此前作为接收方的周边各国相继限制进口,导致所有的废弃物开始滞留在日本国内。日本垃圾处理的“最前线”是什么情况呢?

东京大井码头附近的京滨岛是经济高速增长期填海建造的人工岛。废弃物处理公司鳞次栉比,大型卡车不断运入废塑料和废铁等。7月上旬,“已经处理不过来了”,某处理公司的男性社长(44岁)发出一声叹息。被压缩的废塑料块堆积至近5米高,保管场所已经满满当当。但运输的卡车仍络绎不绝。社长抬头看着垃圾山说:“这些积压是去年的1.5倍。以后还会更多”。

日本各地的存放场所不断出现相同景象。原因是自2017年底起,中国开始限制废弃物的进口。不仅是日本,美国和欧洲等的大量垃圾也失去了去处。

中国亚星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孙自强(54岁)表示,中国自1980年代后半期开始进口世界的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该公司开展废塑料再利用业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扩大了规模。

据悉,由于停止进口废弃物,中国也出现了难以维持业务的废品回收企业。孙自强的企业也是其中之一。亚星将关闭位于上海郊外的工厂,进行中国法人的清算程序。

在全盛期的2015年,仅仅是废塑料日本就有88万吨出口到中国。其中34万吨的PET瓶换算为500毫升装,相当于110亿瓶。涉足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日本白井集团社长白井彻表示,“此前太依赖中国了”。

3月,埼玉县熊谷市的一家回收利用工厂竣工。这是中国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的新工厂。总经理杜国强(63岁)表示,如果不能进口,也可以在日本进行回收利用。在日本制成再生原料向中国出口不会受到限制。9月,该公司还将在埼玉县加须市开设工厂。

中国的回收利用企业将基地转移至日本的趋势不仅限于此。但仍无法全部处理日本国内的废弃物。其中有一些属于非法丢弃,难以追踪最终去向。

在日本关东地区的郊外,在远离干道的小路旁边,可以看到废弃物处理企业的招牌。在工作现场,年轻的男性将废弃吸尘器分解为主机、电源线和软管。男性社长(59岁)透露,“中国启动进口限制后,这些东西流向了这里”。

工人的一半是来自中国的技能实习生。由于人手不足,工厂将技能实习生从5人增加至10人。据悉,还有的企业将废弃物作为“二手物品”出口。

星巴克将停止提供塑料吸管。欧盟也制定了禁止一次性塑料产品的方针。如何排放本国难以消化的垃圾,各国已迎来需要做出调整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