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意思考,每个人都能这样做!

1.大胆取材
在艺术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没有原创的东西!」这句话点出了伟大的创造都有其根源,如果有人声称他的灵感是原创而来,十有八九只是他不清楚出处。适当的历史背景和「致敬」,也许会成为一项成功提案背後的佳话。
不论采用了单一或多种来源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身为发想者自己的「影响力」。要如何运用独特的混合手法将各个伟大的元素恰当的展现?考验职场工作者的品味——尽管不是原创的点子!

2.善用枝干搜索法
尽管职场工作者已经明白,大胆的从经典中取材是启动灵感的好方法,可是要如何找到适合的材料?在众声喧哗的资讯世界,善用搜索的技巧,能协助职场工作者更快速的吸收适切的素材,并且转化为己用。
一项名为「枝干法」的搜索策略可以极大的拓展职场工作者吸收的经典作品质量与数量。这项方法的概要是先研读一位感兴趣的大师作品(树干),知晓他为人所知的一切要点;再根据这位大师最欣赏的3位人物(枝枒),继续研究那3位大师值得研究的特质;随後不断重复这件事!
如此一来,透过「枝干法」,职场工作者便可以在极短的时间架构出独一无二的经典资料库,只要联想到其中一项特点,便可以像是蛛网般爬梳灵感的脉络。

3.要求自己规律产出
发明家爱迪生以大量冠以其名的发明着称於世;艺术家毕卡索一生留下了至少20000幅画作;作曲家巴哈甚至一周至少创作一曲!他们也许不是历史上最具科学研究和艺术天分的天才,却因为多产而留下许多闪光的传世之作。
举个例子:如果每10次提案只有1次合乎标准,那麽疯狂一点,提案100次吧!不要求次次尽善尽美,而是为了不让有些好点子因为取舍或硬套而变形,试着将灵感搬运到每一个适当的位置。贾伯斯说了:「真正的艺术家都是最好的搬运工。」任何的职场工作者也都适用。
数量孕育质量,职场工作者已经明白这件事。如何保证多产?有时候,限制反而是最好的帮手。限制不是思想的敌人,它让无边无际的想像力有了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划定框架。想要保证多产的同时又兼具质量,在不同的限制下让灵感起舞吧!

4.减少迟疑丶开始动手做
运用了如上方法,灵感却依然姗姗来迟?将输入转化成输出,需要一道又一道漫长的程序,美味的熏制香肠必须风乾数月才能上桌。那麽,律师丶医生和建筑师,他们又是如何在灵感缺乏的情况下开始新的一天?事实上,他们就是「开始工作」!
这项方法的诀窍在於创造一些规律的丶无意识的「仪式」——也就是生活惯例。除了大脑储存记忆,身体也有独特的记忆方式,在大脑没有灵感的时候,让身体唤起储存的灵感吧!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开始创作前总是会慢跑——尽管他并不喜欢这项运动;也许职场工作者在开始工作前,喝一杯没有加糖与奶的美式热咖啡丶或者在家接案的SOHO族可以先规划采购清单。
执行日复一日的启动仪式——或着说,生活惯例,职场工作者会发现灵感悄悄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