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拉开中美“数字冷战”

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ZTE)的制裁以罚款和更换管理层作为交换条件而解除。美国对于超出预期的制裁效果的自信增强,预计今后也将高科技制裁作为对华筹码。而中国鉴于此次教训,将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中兴问题的解决也有可能成为争夺未来技术主导权的“中美数字冷战”的序幕。“违反美国法律就要承受巨大损失,其他企业应该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了”,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6月7日在美国电视节目中强调了制裁的威力。

4月,中兴由于参与和朝鲜及伊朗的交易,被禁止7年内与美国企业交易。由于半导体等众多零部件依赖美国企业,中兴无法制造智能手机和通信设备,处在存亡的紧要关头。

美国认为制裁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中国领导人也多次就中兴问题询问美国总统特朗普。白宫相关人士表示,“由此可见,要想让中国产生反应,针对对央企等是上策”。

美国政府还将目光投向销售额是中兴5倍以上的华为技术。美国司法部似乎正在调查该公司是否与伊朗进行违法交易。美国今后有可能继续将高科技制裁作为对华谈判筹码。

制裁中兴让中国受到很大冲击。

中国自2017年秋季十九大前夕开始大力弘扬国威,表示在技术水平上接近发达国家。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居世界前列的中兴就是代表案例。但因为美国制裁,核心技术依赖于美国的事实和不完善的合规体制曝光。中方陷入了“强国路线”可能也被质疑的境地。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5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面向科学家们这样强调。他呼吁只有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才有能力和美国抗衡。

在中兴被制裁后,习近平考察了投入巨大国家预算建设的半导体工厂。中国的互联网上出现了不惜任何代价研发国产半导体的强硬言论。在中美贸易磋商中,美国要求中国停止力争成为世界第一技术强国的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但中国没有答应的迹象。

中兴被制裁显示出核心技术依赖海外的中国的脆弱性,成为加快技术自主开发的契机。制裁有可能成为美国对中国技术优势发生动摇的转折点。

实际上,在一些领域,中国正在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

例如人工智能(AI)。在中国,AI初创企业激增,关于AI的论文篇数和被引用次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拥有5万名以上AI人才。截至2017年,对AI企业的投资额累计达到635亿元,接近美国的6成。

中国在图像识别方面也领先于世界。在2017年的图像识别国际性认证会议上,中国企业在全部8个领域获得了第一名。在图像搜索速度和准确性上,阿里巴巴集团被认为超过了美国谷歌。北京一家新创企业开发的面部识别系统被用于监控系统。中国能从14亿人收集丰富多彩的数据,其环境有利于AI技术开发。

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质疑中国以国家的强大意志收集数据、培育企业的姿态,担忧数据被滥用。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民主党议员马克·华纳(Mark Warner)警示称,“美国企业应对与中国企业的交易保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