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正在“中国化”

一直依赖美国的亚洲的经济结构正迎来重大转变期。预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对亚洲和日本的经济波及效果将超过美国,域内经济的“中国化”将加速。也有声音担心美国的影响力下降,亚洲的市场经济化和民主化进程将停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亚洲各国来说世界最大的消费地美国长期占据着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的位置。然而,东盟(ASEAN)对中国的出口额在雷曼危机后的2010年超过了对美国的出口额,2016年对华出口额达1430亿美元,比对美国出口额高出9%。

日本方面,2017年(截至11月)的对华出口额为13万3842亿日元,超过了此前峰值的2014年,刷新了历史新高。

美国独大时代在远去

对华贸易的这种势头持续下去的话,中美在亚洲的影响力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研究员田原健吾使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投入产出表推算显示,“到2030年中国对东南亚和日本的经济波及效果将增至2015年的1.8倍,比美国高出4成”。

田原健吾推算出2015年和2030年美国与中国的消费和投资(即最终需求)分别增长1%的情况下,会通过出口等途径将东盟主要5国和日本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推高多少。

对于东盟来说,到2030年中国的需求每增长1%的经济波及效果为33亿美元,比2015年翻了一倍。2030年美国对欧盟的经济波及效果仅为中国3分之2的19亿美元。

对日本来说,2015年中国的经济波及效果已经超过美国。中国的需求每增长1%,经济波及效果为28亿美元(按1美元=112日元换算),而美国为27亿美元。其原因是,以中国2008年雷曼危机后的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为契机,对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资被推高,日本对中国的机械等产品的出口额大幅增长。

2030年,中国的需求每增长1%,对日本的经济波及效果为46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6成,对东盟5国和日本的波及效果是美国(56亿美元)的1.4倍。从经济波及效果和名义GDP的比重来看,日本2015年为0.064%,到2030年将提高至0.096%。2030年中国对东盟5国的经济波及效果是名义GDP的0.074%.

从全球范围来看,到2030年美国的经济波及效果为529亿美元,比中国高出2成。不过在地理位置较近的亚洲,中国的影响力将超越美国。“美国打了个喷嚏,亚洲就得了肺炎”,这种美国独大的时代正在渐渐成为过去。

在人工费不断增加的中国,制造业的省力化投资具有巨大潜在需求,三菱电机决定在中国启动工业机器人生产,类似这种日本生产资料大显身手的机会将增加。不仅是出口。在日本企业进驻中国之际,当地子公司的利润(直接投资收益)或将流回日本国内,用于日本的工资和投资。

“弱国无外交”

由于不断涌现的中国化的浪潮,亚洲将获得益处,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产生异变之际,对区域内产生的影响也将随之扩大。“弱国无外交”——中国犹如在印证这句话,不惜将突出的经济力量作为外交武器,对于他国来讲这种姿态也构成巨大的风险。

例如韩国。中国强烈反对韩国设置终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简称萨德、THAAD),掀起了抵制韩国产品的运动。韩国银行(央行)估算称,2017年韩国GDP被拉低6750亿日元,幅度为0.4%。

被逼入困境的文在寅政权宣布不参加美国的导弹防御(MD)系统,显示出向中国靠拢的姿态。

过去,美国突出的经济实力是推动亚洲民主化的原动力。实际上,缅甸一直推动民主化,正是为了让美国解除经济制裁。但近年来,由于伊斯兰裔少数民族罗兴亚人的难民问题,美国等国际舆论的批评加强,缅甸的孤立感不断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围绕这个问题的应对,中国向缅甸显示出宽容姿态,缅甸也明显向中国倾斜,强大中国的凝聚力在加强。另一方面,美国促进民主的力量很有可能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