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车企面对中国“套路”?

中国的汽车市场将从2019年开始引入全球最严的环保法规“新能源车(NEV)积分政策”,外资汽车厂商正为如何应对而苦恼不已。中国政府要求外资汽车厂商也从2019年开始逐步增加纯电动车(EV)等新能源车的生产比例,力争借此将中国打造为全球第一的环保车大国。初期要求生产3~4%的新能源车,之后将逐渐提高生产比例。虽然德国大众等外资汽车厂商发布了应对该政策的计划,但因将造成巨额负担,这些车企目前仍反对政策的实施。NEV积分政策能够如中国政府预想般顺利推进吗?

“此次中国政府也做出了让步”,9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引入NEV积分政策之后,一位欧洲汽车厂商的高管如此表示。中国政府做出的让步是积分政策的引入时间。原本打算2018年引入,但是遭到众多外资厂商的反对,认为“太早了无法应对”。最终中国政府将引入时间推后了1年。

反对中国政府优待本国车企

即便如此对于外资汽车厂商来说形势仍很严峻。某外资厂商表示“中国政府对外资汽车厂商设置很高门槛,制定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制度”。仔细研究制度相关内容就能明显看到这一点。

中国政府将从2019年开始根据各汽车厂商的产量,要求各车企必须生产一定比例的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关键点是必须达到一定生产量而非销量。

为此,外资汽车厂商今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新工厂。然而,因时间等太紧,到2019年让新工厂走上正轨事实上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外资汽车厂商按规定必须与中国汽车厂商成立合资企业,而外资担心尖端的纯电动车技术流向合资对象的中国厂商,因此纷纷表示反对。

此外,根据NEV积分政策,2019年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等)的积分比例要求达到10%。不过,这并不是单纯要求在中国年销售和生产10%的新能源车。如果能够多生产高性能纯电动车等,辆数的比例则能够降低。

份额高的外资企业面临的难度越大

按照NEV积分政策规定来计算的话,每年在中国生产近400万辆汽车的德国大众2019年需要生产约12万辆新能源车。而在华年产量为130万辆的本田和日产汽车需要生产4万辆左右。作为目标,2019年各公司需要将年产量的3~4%更换为新能源车。

越是在中国市场份额高的外资企业面临的难度越大。大众公布了2025年生产150万辆纯电动车的计划,美国福特汽车公布了在中国销售的70%的新车转为新能源车的计划。除此之外,进驻中国市场的很多其他外资汽车厂商也制定了新能源车生产计划。

一方面,中国政府针对2019年来不及做好生产准备的外资企业等准备了救济制度。如果不能满足规定,可以从纯电动车和混动车产量较多的企业购买“积分”。不过,中国政府此前排挤外资企业,基本只为中国企业提供扶持新能源车销售的补贴。过去4年的补贴额换算成日元的话,合计达到1万亿日元。因此,能通过积分制度大赚一笔的是利用补贴扩大了纯电动车销售的中国厂商。

例如,据估算,中国第一大环保车厂商比亚迪在2019年以后的3年里通过出售积分能获得约2400亿日元的利润。一名德国车企的相关人员称:“这种简直不讲道理”。

目前,中国政府还没有公布违反规定时的惩罚内容。从远不如发达国家的执法情况来看,不能否定只有外资企业需要接受严厉惩罚的风险。

某日资企业的高管抱怨说:“不确定这么不合理的规定是否真的能执行。因此也无法最终制定本公司今后的具体计划”。话虽如此,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前,外资企业还是会被迫做出让步。

中国政府称将讨论禁售燃油车,积极宣传纯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并以环境为后盾形成了舆论,想拼命落实NEV积分政策。中国筹划的政府主导向纯电动汽车转型究竟能否取得进展?今后,包括修改政策在内,或许还会遇到很多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