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再度放缓,不必恐慌,但要防备

    中国经济再度放缓,意味着全球大宗商品和与之相关的再通胀交易的盛宴很可能已经落幕,现在逃离为时尚早,但获利回吐时机已到。

    中国安徽省的一家国有发电厂。
    中国安徽省的一家国有发电厂。 图片来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一个月的经济数据不好不必大惊小怪——许多人都觉得7月份中国经济表现不佳该怪当月历史性的高温天气。但如果连续两个月都是这样,就不能置之不理了。

    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强劲,打破了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但目前中国经济却显然正在减速。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为去年12月以来最低,1-8月投资增速创1999年以来最弱。7月份经济数据也普遍低于预期。

    中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整顿过度杠杆的高调行动导致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造成信贷增长放缓,其副作用正在显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可喜的迹象。上个月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放缓最为明显,从7月份同比增长近16%下降至11%。缺乏价值的基础设施项目无疑是中国最大的坏账源头,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中国研究总监白安儒(Andrew Batson)说,2007-2015年中国国有企业新增债务中一半以上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有关,达到人民币40万亿元(约合6万亿美元)左右。这些项目很多难以盈利,如今只能对银行资产负债表造成压力,不能促进经济增长。

    而且问题在于,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是国内工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量,也极大地推动着全球原材料需求。

    上个月中国大部分关键工业指标下滑,与投资增长放缓趋势一致:钢铁产量放缓,水泥产量同比下降,创2015年以来最大降幅。发电量增幅几乎减半,8月份火电发电量增速从7月份的10.5%降至3.5%。这些数据可能导致铁矿石和煤炭价格近期的涨势放缓。

    虽然听起来不太美好,但也并非没有乐观的理由。首先,8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再度加快,继7月份降至4.8%(一年来最低)后再度升至7.8%。其次,7月份信贷增长再度加速,表明决策者也在担心投资放缓幅度过大。

    虽然煤炭和钢铁企业的偿债成本居高不下,但中国经济决策部门却不大可能允许投资过度放缓,以免打击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在10月中旬十九大召开前夕。

    中国经济再度放缓,意味着全球大宗商品和与之相关的再通胀交易的盛宴很可能已经落幕,现在逃离为时尚早,但获利回吐时机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