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安再谈毛泽东的“遗产”

2017年9月9日,是中国已故领导人毛泽东去世41周年的日子。虽然中国官方并未进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不过,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仍然拥有无可否认的巨大影响力。在华盛顿,《李志绥: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的英文版合作者石文安(Anne Thurston)再谈毛泽东的“遗产”。

石文安星期六(9月9日)在华盛顿的一个文学沙龙上回顾了她创作这本书的过程,并分享了她对毛泽东的认识。

在《李志绥: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的英文版封面上,石文安的身份是助理编辑,但是,她自己认为这是她的再创造,助理编辑不符合她对本书的贡献,她也因此与原作者李志绥发生争执。

李志绥曾经担任毛泽东的私人医生22年,对毛泽东可谓是“近距离观察”。石文安与李志绥因为书的关系,接触了四年。虽然对李志绥有些认识上的保留,但是她说,她相信回忆录的真实性。

毛泽东是个新皇帝

《李志绥: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这本书颠覆了很多中国人对毛泽东以及中国高层领导人的印象。在他的书里,毛泽东是一个专制的暴君,而不是中国官方给出的英明的领导人形象。

按照这本书的前言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的话说:

“现今中国境内流通的官方回忆录和毛的肖像,皆一成不变地呈现出一位英明爱民的帝王。真相却迥然大异。”

“毛在初次会晤的场合中,散发着魅力、同情心,不摆架子,使他的访客轻松而畅所欲言。但是他擅长操纵自身的情绪起伏,巧妙运用愤怒和亲密来控制随身人员,达到骇人的效果。他依仗着身边的臣子不愿意犯上的儒家谦卑,来羞辱其属下和敌手。他作势自我批评,旁人便群起大家奉承。他在周遭创造了一种卑躬屈节的文化。”

在李志绥的书中,“女人像上菜般轮番贡入”。石文安提到,在写到这点的时候,回忆录的编辑不能接受,不愿相信,但是,石文安说:“毛泽东是一位新皇帝,如果把他看作皇帝,他所作的事情就顺理成章,能够接受,皇帝是可以三宫六院的, 所以他身边女人环绕也就不奇怪了。”

毛泽东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产物

石文安说,她在创造中学到的最大的一点心得是毛泽东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产物。

她说:“(纪录片)中那些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人们兴高采烈,他们真心爱戴他,是发自内心的。他的小圈子的人是真心崇拜他,作为一个在西方民主文化生活中长大的人,我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们要崇拜这样一个人。”

虽然毛泽东给中国带来了大跃进、大饥荒和文革并导致了数千人死亡,但是,不少中国人对毛泽东的崇拜到现在也没有消失。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仍然拥有着不可否认的巨大影响力。2017年9月6日,维修后刚刚开放的毛泽东纪念堂就迎来了长长的参观的队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2012年执政以来,比他的几位前任都热衷引用毛泽东的讲话,他还多次让中共官员“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警惕“外国敌对势力”。另外,习近平也越来越大权独揽,地位上也越来越接近毛泽东。

不过,石文安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习近平不可能成为毛泽东。“习近平虽然聚集了很多的权力,但是,他还不是皇帝。”

毛泽东是“邪恶天才”

石文安说,她了解的有关毛泽东的另外一面是,他是“邪恶天才”。

她说:“他总是能够调动人的力量,让人斗人,让大家彼此争斗。从1949年之后的土改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你都能看到他让人们彼此仇视。”

毛泽东“不懂科学”,对“数字没概念”

石文安认为毛泽东推行“大跃进”,要求民众在自家后院“大办钢铁”是因为他不懂科学,“对科学没有基本的常识”。他对大跃进造成那么多人死亡不敏感,是基于他对数字没概念。

不过,石文安的这几点看法遭到一位与会者的反驳。这位与会者说,中国,中国政治文化中有奉承的一面,也有反抗的一面,比如1989年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六四”民主运动以及1919年发生在北京的“五四”运动。对于毛泽东不懂科学和对数字不敏感,这位与会者也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毛泽东喜怒不形于色

在李志绥的书中,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明毛泽东是残酷的人。 李志绥说,有一次看杂技表演,有一个小男孩从表演台上摔下来死了,但是毛泽东面无表情,因此李志绥说,他是一个“残酷”的人。

石文安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在李志绥的回忆录中,毛泽东只有两次表露了自己的情感。一次是与他的前妻贺子珍见面,另一次是听闻他的大儿子毛岸英在朝鲜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