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公布治理市场乱象初期结果

因市场利率上行和强监管,上半年银行业的同业、理财、表外业务结束了野蛮生长,均出现缩表。市场关注,下半年强监管的力度是否持续、节奏如何推进、整治重点在哪里?

8月18日,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当前银行业市场乱象最突出的三个领域是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银监会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这三个“牛鼻子”,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这包括一系列的“首次”现象:自2008年来委托贷款余额首次下降,自2010年来同业业务首次缩表,自2015年来贷款增速首次高于资产增速。 此前银监会在传达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下半年将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对此肖远企强调,在整治乱象的方式方法上,将分阶段制定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步推进、做实做准,强调“实”和“准”两个字。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市场乱象的严重性,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决不能敷衍了事走过场。

肖远企此次强调,治理市场乱象,要把对实体经济的震动、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其最终目的是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同时,也要确保银行业风险可控,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这有维稳市场情绪之意。今年3月末以来,银监会疾风骤雨般推出“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治理十大乱象”等全行业大检查的文件,再叠加流动性较紧、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强监管措施,监管共振效应明显,市场一度极为恐慌,多项业务停摆,股债双杀多日。(详见财新网报道“监管共振下 部分银行急‘缩表’”)

5月12日,银监会急急喊话市场,称监管政策将新老划断并设过渡期,会把握好监管的力度与节奏,以错峰推进,有序进行。6月中旬,银监会进行窗口指导,延期银行业“三三四”自查一到两个月。8月18日,银监会现场检查局主任李琳宣布,银行业机构的自查基本结束,各监管机构的检查也接近尾声。(详见财新网报道“银监会官员:“三三四”大检查接近尾声”)

“整治市场乱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它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时间跨度也较大”,肖远企表示,将延续5月以来的监管节奏和方法,不会“一刀切”,“不能期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或者马上完全解决”。

银监会表示将在充分调研、充分评估、充分协调、充分沟通的情况下,陆续完善监管各项制度。据肖远企在会上透露,《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政策性银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息披露指引》《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等已在内部征求意见中。
七年来同业业务首次缩表

“总的来看,通过治乱象,目前银行业经营趋于规范,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肖远企表示。七年来,银行业同业业务增速首次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同业资产、同业负债规模双双收缩,这是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截至2017年6月末,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余额和同业负债余额比年初均减少了1.8万亿元,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增速分别是-5.6%和-2.3%。

理财业务方面,截至2017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为28.4万亿元,其增速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初,理财产品余额为29.05万亿;2017年3月末,产品余额仅增0.05万亿至29.1万亿。

肖远企进一步说明,自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治理以来,理财产品余额累计减少了1.9万亿元,特别是同业理财较年初减少了2万亿元。有监管人士对财新记者分析,因为私人银行理财产品上升较快。

表外业务方面,由于银监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仍在征求意见之中,目前尚未最权威的表外业务界定。按央行《金融稳定报告(2017)》,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为253.52万亿元,表内外资产“五五开”。

肖远企表示,表外业务中,近两年增速很快的委外投资,较治理前减少5300多亿元。同时,表外业务中的委托贷款余额连续减少3个月。

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4月,委托贷款余额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由3月末的13.83万亿下降为13.82万亿元,后连续下降至6月末的13.79万亿元。不过,在7月末又反弹至13.81万亿元。

强监管下的银行业务变局 与同业、理财业务缩表相对应的,是信托贷款和表内贷款增速明显。肖远企介绍,今年上半年,贷款增速开始超过同级的资产增速,说明银行业主动压缩表外规模,部分表外资金转回表内。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快于同期资产增速1.7个百分点,这是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2017上半年新增各项贷款8.8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资产比例80.9%,较去年同期大幅度提高36.2百分点。其中,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25.1%,同比下降了10.9个百分点。也有多位银行人士表示,除控制按揭贷款外,监管要求控制单一贷款过于集中于几家房地产企业,有违规则被要求整改;同时各大房企拿地几近冰封,房地产开发贷和银行表外配资也有一定萎缩。

相比之下,制造业贷款增速由负转正,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连续六个月保持正增长;截至2017年6月末,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逾1个百分点。有银行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比如江苏省今年制定了辖内银行业的制造业贷款新增占比在30%左右的目标。

除此,银监会披露,债券投资保持增长,截至2017年6月末,银行业债券投资余额37.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有银行业人士透露,在“三三四”检查期间,有银行已经不敢再买信用债,只配置利率债;现在随着企业融资需求增强,不排除未来增持信用债。

信托则迎来了一波发展的好时机。据银监会披露,截至2017年6月末,信托贷款余额7.6万亿元,同比增长32.3%,上半年新增信托贷款1.3万亿元。有信托人士表示,今年信托的日子确实比两三年前好过太多,虽手续费未见明显提升,但大量券商、基金子公司等做不了的通道类业务,以及银行做不了的表外投非标业务,均被信托趁机收入囊中。

为何对资管乱象“痛下杀手”? 多位监管人士对财新记者分析,“三三四”的内容跟此前的“两加强、两遏制、回头看”要求多有重复,并没有太多新的监管规定,特别是没有定量的规定。而“十乱象”更为系统全面,可以把“三三四”的内容纳入其中,也针对了当前新情况。

“十乱象”是指银监会下发的《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包括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和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政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行为,非法金融活动十大方面。

为什么选择重点整治资管乱象?肖远企指出,一是这些领域过去几年增长过快,甚至出现野蛮生长,部分年份增速逾100%。二是这些领域资金空转现象最突出。无论同业、理财还是表外业务中,银行业资金很多都是在同业之间空转,并没有完全流到实体经济。这些领域乱象丛生,经营非常不规范。三是这些领域潜藏较多风险,这种风险的复杂性值得警惕。因为增长快、有乱象,加之相关的制度、办法也不健全,所以潜在风险点比较多,相互之间交叉关联也比较突出。“同业里有理财,理财里有同业,表外里有同业也有理财”,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嵌套,非常复杂,银行业自身、监管都很难看清其基础资产,难以穿透,甚至很难看到由谁来承担风险。

更为重要的原因,肖远企指出,“对这三个领域的整治,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最小;而整治发挥效果以后,无论是最终完成还是阶段性完成,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都是最明显、最快速、最直接。”

一个现实情况是,各种资管乱象中,银行绕道监管投向“非标”资产,或者通过委外投资到信用债的部分,最终均是投到了实体经济上,只不过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被抬升,银行的监管指标被规避。因此,治理资管乱象的重点,在于去掉银行到企业融资链条中的层层通道,以及打掉同业投融资、票据违规投资等不断放大的杠杆。

治乱象的方法论

银监会关于治乱象的指导思想是:不只是看到银行业市场乱象本身,也不只是看到同业、理财、表外业务这几项业务,而是以更宏观、更广阔的视野,将问题放在整个金融业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待,不是“为整治乱象而整治乱象”。

关于治乱象的方法,他强调,第一,不搞“一刀切”,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根源分类处置、区别对待、有快有慢。他指出,每一种市场乱象的性质、表现都不一样,形成的机制、机理也不一样,问题严重程度和对各方面的影响也不一样,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有的领域就是快刀斩乱麻,很快就把这个乱象整治住,市场秩序得到恢复;有的就要慢一点,需要观察和分析”。这也是在整治的过程中,有的工作在时间上稍微做了延迟或调整的原因之一。

第二,分阶段制定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步推进、做实做准,强调“实”和“准”两个字。“我们有总体目标、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之上,要进行细分,制定阶段性目标,某一阶段的目标重点也不完全一样。要根据我们自查、监管检查以及日常监管的情况进行调整,制定阶段目标,逐步推进。”

第三,注重前瞻性的评估、预警和干预,及时对“治乱象”的影响及进度等各个方面进行预先评估,有的工作还要提前进行介入和干预,使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我们通过自查、监管抽查做到心中有数,知道现在市场乱象的程度、根源,知道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手中还要有方,监管工具箱中的工具比较充足,根据情况拿出来用。”肖远企说。

第四,尽量减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