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保持前后一致未必总是好事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在过去两年顶尖剧院的每一个体验榜单中,几乎都能看到《汉密尔顿》(Hamilton)的身影。这部屡获大奖的音乐剧在纽约仍然一票难求,现在又开始在伦敦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最终,就连我也忍不住去现场观看。但我并不喜欢这部剧。怎么会呢?经过了这样的连番炒作后,没有一部剧能够达到我过高的预期。

    我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走进剧院时我应该降低预期。事实上,佛家思想认为,降低预期是幸福的关键。这种理念在商界也非常实用。哪个管理者没有听过”谨慎许诺,超值服务” 这样的建议?

    先等一等!降低预期真的好吗?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Carol Dweck)认为并非如此。根据德维克的说法,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人,才能获得幸福。不要轻易满足,不要对自己放松要求。预期越高,你就越幸福。用到商界同样可以引申出不言自明的道理:只有秉承成长型思维在组织中取得进步。

    这两种理念都很有意义,很有道理,也都简单易懂……但却完全相反。很多读者可能同时认同这两种说法。

    过去几年,前后一致已经成为金科玉律。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突然转变”是很多政治人物的大忌。但头脑中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并在不同时候选取其中一个,未必会令我们变得变幻无常。事实上,我们偶尔的确会采用这种思考方式,而意识到这种二元性的存在,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领导技能。

    头脑简单的管理者希望前后一致。真正聪明的管理者完全可以适应相互矛盾的观点。

    最优秀的管理者愿意在一个问题上保持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矛盾的观点,因为他们知道世界是复杂的。在商界,能够对复杂而又矛盾的世界做出反应,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限制你的想法、观察或反馈,形成一套前后一致的单一逻辑,是一种颇为诱人的想法。毕竟,这样做非常简单,而且无需变来变去,但却没有必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限制得过于死板。而最重要的在于,这并不符合现实状况。

    各色人等及其创造和随后试图解决的问题,都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为什么要禁锢自己的思维,导致工作难度加大?

    还想要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你有没有听说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也有人说”异性相吸”。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但也有人说”衣靠人装”。又或者:”人多误事”和”众人拾柴火焰高”也算一对。

    我还能举出很多相互矛盾的格言警句,但还是把重点转回到商界。当我给管理者培训,让他们描述自己的老板时,他们总是使用类似”事无巨细”或”主动放权”这样的词汇。我们喜欢给人帖上狭隘的标签,但当我们这么做时,却会错过一些微妙而重要的东西:简单的标签不仅存在误导,还会减少我们自己的学习机会。

    我培训过的很多人都对他们的老板存在这种刻板印象,使之很难认同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一种技能,管理总是充满了相互矛盾的重点和不断变化的压力。

    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既不能总是撒手不管,也不能随时事必躬亲。有效的管理需要在两种状态之间不断切换,有的时候需要充当参与其中的老师,随时给予指导,有的时候则要让下属独立行事,只需给予他们必要的反馈即可。

    有的人可能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但最好的老板的确可以根据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不断变化的环境,在相互矛盾的状态之间来回切换。他们可以通过下放权力为团队成员创造机会,却不会就此撒手不管。他们会时刻关注事态动向。承认任何一个老板都必须经常在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状态之间来回切换,这个观点可以帮助我所培训的学员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聪明的管理者拥抱相互矛盾的观点。

    如果你感觉这很难做到,可以考虑如下建议:

    • 即使各种矛盾和悖论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背景之中,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也不必同时有效。其实很简单:三年前失效的想法,现在可能非常有效。个人数字助理曾在20世纪80年代遭遇惨败(Newton、General Magic),但到了2000年代,移动设备(产品相同,名字不同)却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中心。
    • 对我有用的方法对你未必有用。没有一种想法能被所有人认可,所以,应该针对每个人的工作和管理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也是非常明智的。所以,虽然下放权力和事必躬亲的管理往往应该共存,但我的领导风格或我的团队特点,甚至我的团队从事的项目的特点,都会对我产生影响,从而决定我究竟更偏向事必躬亲,还是下放权利。
    • 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否认矛盾和悖论。假装它们并非事物的特性并不会使之突然消失不见。但这的确表明你的观念极度狭隘,这绝不是个好主意。所以,无论你多么相信某件事情,询问一下相反的观点或许都是对的。未必要采纳相反的观点,但这种开放性思维可以帮助你通过自己喜欢的做法识别潜在风险,而且能够更好地缓解这些风险。
    • 不要低估一个人同时在脑海里持有两种想法的能力。这么做或许要求人们拨动大脑的开关,以便接受两种观念,但聪明的管理者就是这么做的。事实上,我们都可以做到这样:你们几乎肯定都明白我针对自己为什么不迷恋《汉密尔顿》给出的解释,就像你们通过接受成长型思维获得了力量一样。两种观点相互抵触,但都是正确的。我们花了那么多精力争取前后一致,但却必须承认一个现实:相互矛盾的观念更加强大。

    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极端的世界里,所以很难接受任何一个人可以同时相信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但事实的确如此,也理应如此。

    尽管我们努力收敛自己的思维,但大脑其实有能力同时处理两种相反的观点。如果这还不够振奋人心,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