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是中国著名异议人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逝世的第七天,许多人士在全球各地的海边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
《卫报》和《金融时报》星期四(20日)都发表了相关的报道。
《金融时报》的报道分析了中国封杀和如此对待刘晓波背后的逻辑。
文章指出,对中共政权来说,让刘晓波成为烈士比让他的思想自由传播要安全。
中国当局很清楚前苏联的倒台意味着什么。北京对外公开表态强调刘晓波是罪犯,但私下里中国的官员承认,像刘晓波这样的人以及他的非暴力主张,对中国的一党专制构成巨大威胁。
北京知道自己专制政权处于最脆弱的时期。因此,中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持政权稳定,杜绝任何可能引发动乱的苗子。
同时,由于中共不可能从上至下开展渐进的政治改革,因此像刘晓波这样的人物必须受到无情的镇压,防止星星之火发展燎原之势。
文章说,刘晓波还在中国的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这更让中国对他不敢轻视。
文章还说,中国专制政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得出的结论是牺牲刘晓波一个人来维持社会稳定是值得的,至少从短期来看这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选择是否正确就很难说,尤其是如果中国发生了自下而上的革命,到那时恐怕刘晓波微笑的面容将会被印在人们反对中国一党统治的旗帜上。
《卫报》则说,中国匆匆将刘晓波的骨灰海葬,目的是让人们没有纪念刘晓波的地方。
刘晓波的一位好友说,中国政府不但摧毁了刘晓波的肉体,还希望把刘晓波从人们的集体记忆中抹去。但这反而激起人们的灵感用各种方式纪念他。
他还说,大海象征着自由和开放,刘晓波生前喜欢海洋和游泳。
因此,在刘晓波头七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全球各地的人们都自发到海边纪念刘晓波,所有的大海都成了人们追念刘晓波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