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人不像有些中国人那样随处接吻?

2月14日情人节过后,在网上到处可见中国举行“接吻大赛”的新闻,一场名为“三生三世十里玫瑰”的接吻大赛在海南海口举行,山东省滨州市一商场以价值8000元的钻戒为奖品,举办了一场情人节接吻大赛,南宁青秀万达广场举行全城热吻大赛……

最近,在中国最常用的检索引擎“百度新闻”里搜索了一下,有关“接吻大赛”的新闻有1380条,而在日本最常用的检索引擎“雅虎日本新闻”输入意思相同的键词搜索,相关新闻一条都没有,我没有听说过日本举行过“接吻大赛”,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是问一名和我年龄相仿的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他也没听说过。

我在中国的网上看到一篇题为“4年间他拍遍了在上海地铁上接吻的男男女女……”的文章,说“聪明的笨笨熊是一个程序员,现在工作生活在上海。2012年起他开始在上下班的地铁上拍摄那些接吻的人,照片传到网上后有网友很喜欢,建议他“多拍一点放在一起才有意思”。慢慢的接吻的照片越拍越多,一直拍到现在。”(1),这位摄影者公布了20多幅他(或她)在上海地铁的车厢和月台里拍摄的青年男女旁若无人地公然接吻的照片,而我在日本乘了20多年的电车和地铁,如果让我来拍这样的照片,我会一张都拍不到。在“文明开化”比中国早得多的日本住了20多年,我几乎没有看到过日本人当众接吻,可能不是没有,但是可谓“凤毛麟角”,不容易让我看到,我也又问过上面提及到的那位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他也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果年轻人在电车上公然接吻,有时会遭到周围人的制止和指责,也许在中国人看来,现在的日本人比现在的中国人“封建得多”。

在现代西方文化中,亲吻是一种常见的表达爱意的方式。不一定涉及性,但是在中国和日本,亲吻,特别是恋人之间的深吻,常被看作性爱的一种方式。中日古典文献中都有一些男女接吻的表现和记载,四川省荥经出土的石棺上的亲吻浮雕,被称为“中华第一吻”,石棺的年代应该是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据说1941年出土于眉山市彭山区的“天下第一吻”的雕塑可能比“中华第一吻”更早,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我从汉朝来》中,也播出了泸州合江出土的东汉接吻俑,中国古代文学和道教经典中,都有许多有关男女亲吻的描写与记载,但是男女接吻一直是房中秘事,敢于在众目睽睽下接吻,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了。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80年代初,大陆的电影中没有一个接吻的镜头,而如果在公共场所众目睽睽下接吻,一定会被作为流氓抓起来。1980年的电影《不是为了爱情》中,影片里出现三秒钟左右的接吻镜头,不过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在当时已经很具有冲击力了。

日本有关接吻的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成立于935年的《土佐日记》中有有关接吻的表现,那时所用的词是“口吸”,而接吻这个汉字词汇,是日本人在翻译荷兰语时借用的汉字词,江户时代文化13年(1816)完成的荷兰语与日语对译词典《道夫・哈尔玛》(Doeff-Halma Dictionary)中最早出现“接吻”这个词。

明治维新以后,男女之间的接吻(深吻)作为一种新文化,在文学作品里频繁出现,但是也基本限于男女的私密领域,并没有向西方那样,作为一种社交的礼仪接受,而且如果像有一些西方人那样,和初次见面的不熟悉的人不分地点场合地接吻,有可能被问“强制猥亵罪”。

到了现代,男女恋人之间的接吻当然很普及,据有关方面调查,在18岁的时点上,经历过接吻的男女超过50%。

但是明治维新到现在已经过了近150年,在接吻这个问题上,日本远没有像中国人30年来这样“突飞猛进”,在公共场所绝少看见日本人像中国人那样大胆而毫不忌惮地接吻。

我认识一位日本人,认识她时,她是日本某医院里的护士部长、看护科长,她告诉我,她在15岁时就在中国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回到日本。我对她说:“那您是中国的老干部?”她说:“当然”。她还告诉我:“我去北京的时候,有的青年男女在公园里行为不雅观(接吻等),我就把他们叫了过去,批评他们。”说这话时,她的表情非常严肃,还真有中国老干部的风采,可见她回到日本多年,对于现代中国年轻一代在公共场所接吻等行为,是相当看不惯的,因为在她在中国的时候没见到过这种场面,在日本可能也没有见过,她把这种行为,看成一种“不良行为”,而如今在中国,恐怕也找不到这种“老干部”了,如果有这样的“老干部”,一定会被骂作“老封建”。

日本网络上有一个网页,叫“智慧袋”,读者在这里互相解答问题,发表评论。有一位年轻人在上面发了一个帖子,说他在电车和女朋友接吻(深吻),遭到了一名带着孩子的母亲的制止,非常生气地对他们说:在这样的地方不要干这种事情。他有些不服气,就把这件事写在“智慧袋”上让大家评理。

而对此发表评论的读者,几乎都严厉地批评了他。一位读者说:“我在欧美住了一年多,没看见过在电车中深吻的人。……制止你的女性,是想让你注意时间地点,在欧美,不守礼仪的人,比日本更令人厌恶。”

另一位读者批评他说:你是一个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世界的人(过于沉溺于非现实的网络与文艺的世界–笔者注),带小孩的人当然要生气,仅仅这种“拎不清”的行为,就非常令人生气,当然谁都没有权利限制恋爱本身,但是在公共场所接吻却是没有常识,我看到这种行为时会非常生气。

可能这些评论也切中现代中日文化在接吻问题中所表现出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在日本人那里,“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这种意识比中国强烈。日本的“搞错”这个词,用汉字表示就是“间违”,我理解,这个“间”,一方面是指时间,一方面是指空间,就是说,再正确的事,时间场所不对,也是错误的。如在电车上触摸异性的身体,被称为“痴汉”,是一种犯罪,但是日本却有一种店叫“痴汉电车”,交一点钱可以去里面随便摸那里雇用的异性;日本人在电车、公园等公共场所都彬彬有礼,但是当年轻的男女同事等去卡拉OK时,有时却十分“放荡”,甚至裤子脱下来也不算过分;日本人在一般的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但是在居酒屋却经常吵成一片。在日本的电车、地铁或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里,都是不可以随便打电话的,在电车和地铁里要下车以后才能打电话,在长途电车、新干线和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设施里,提供专门用来打电话的空间。日本人认为:随便打电话,会给周围的人添麻烦,特别是对于心脏等脏器里安装了医疗器械的人,电波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在日本人看来,有很多事情,对与错不在行为本身,要看在什么样的时间、地点,不能把“间”搞错了,而日本人往往十分细致地区分这种时间与地点,不明白区分时间地点及周围气氛的人,被人称为“KY”,在日语中分别是“空气”和“读”的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的发音,也就是“读不懂周围空气的人”的意思。

在日本,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有比较精细的规定或曰“约定俗成”,日本人把这种对“间”的细致的区别与把握叫“间的美学”,甚至到什么地方去穿什么样的衣服,说什么话,都有比较精细的规定或曰“约定俗成”,走到街上,仅从服装就可以断定某个日本男人是去参加婚礼或葬礼,因为只有这时,日本男人才一套纯黑的服装,而参加婚礼时一定要系白领带,参加葬礼时要系黑领带。

因为了解在什么空间和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日本人一般不会随便乱扔垃圾,不会在公共场所和夜晚大声喧哗,不会不守交通规则闯红灯,他们十分注意不要做出让周围的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的行为,接吻也是如此,他们会觉得这种属于“私密”的事情,也许会使周围的人产生不快感,也许会使未成年的孩子受到不良的刺激,因此他们经常选择在公共场所抑制欲望,追求美学。(2)

我无意批评有些中国人随处接吻,也许这种现象虽然历史很短,但是已成为了一种中国的“民俗”,无需指责,但是,日本人这种日常生活中“间的美学”,正是日本优美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是湛蓝的天空、肃静的夜晚、清洁的街道、严整的秩序、流畅的通行的重要保证,而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间的美学”上,和日本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应该向日本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