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布伦特期货在3月7日逼近140美元/桶,而之后一度跌破100美元,剧烈的价格波动日趋突出。乌克兰局势的前景难以预料,这种被供给隐忧动摇的局面在持续。大宗商品市场的行情和经济环境与1970年代相比明显改变,需要警惕2021世纪型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风险。
逼近石油危机的供给冲击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在3月7日发布的报告中,将作为代表性指标石油品种的欧洲布伦特原油价格的今年预期从此前的98美元/桶提高至135美元。俄罗斯产原油进入3月后,一半以上卖不出去,如果维持这种状态,被认为将产生相当于每日300万桶的供给被削减这一效果。高盛认为削减规模仅次于1970年代引发石油危机的伊朗革命等。
国际能源署(IEA)也在3月16日发布的月报中推算称,从俄罗斯的出口来看,在4月以后原油将每日减少150万桶,而石油产品每日减少100万桶。
原油行情之所以比高点下跌3成,除了认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停战协议并不遥远这一期待之外,还因为多数看法认为不会出现全面停止俄罗斯能源供给的制裁。印度等国将采购卖不出去的俄罗斯产原油这一猜测也缓解了供给隐忧。不过,所有的前提都属于包括主观推测在内的现阶段的看法,根据今后的事态发展,情况将明显改变。
原油市场资金流入扩大
1970年代发生的原油行情上涨推动了去石油化、节能、墨西哥和前苏联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非成员国的增产,导致了1980年代的供应过剩。从那时开始,不受产油国控制的现货市场变得发达,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1983年推出了世界最早的原油期货。进入本世纪后,与金融市场的联系加强,因货币宽松而膨胀的资金开始进出。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后,在行情迅速上涨的背后,还存在大宗商品市场与过去相比,作为金融衍生品迈向数字化这种变化。俄罗斯的生产份额占约1成的有色金属镍此前上演了价格在2个交易日里暴涨至近4倍的上涨。成为国际指标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8日宣布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停止镍的交易(16日重启),撤销创出每吨约10万美元这一历史最高价的同一天交易。
据称镍行情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中国企业在期货市场将大量空头头寸平仓。在欧美的期货市场,为了确保经营免受销售价格波动风险的影响,进行卖出对冲的生产者很多。不过,像这家中国企业那样,无法直接通过结算交割制造的商品,在面临行情上涨之际,不得不在明知亏损的情况下进行空头平仓。
就算不像镍这样明显,进入3月以来的商品行情高涨,有这种生产者的卖出对冲的影响。随后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行情明显调整(下跌),在其背后,“生产者的空头持仓的恐慌性平仓暂且告一段落的影响也很突出”,日本市场风险顾问公司(Market Risk Advisory)的代表新村直弘这样认为。
货币政策,还将影响经济复苏
过去的石油危机以原油为起点,给世界带来物价上涨。此次,在资源和食品供给方面掌握巨大份额的俄罗斯成为震源地,天然气、煤炭、镍和铝等金属、谷物行情同时不断上涨,让消费国受到困扰。在经济的全球化和分散能源采购的过程中提升的俄罗斯的存在感明显产生了影响。
石油的时代将转向去碳化的时代,化石燃料的开发投资增长乏力,这也是与1970年代的明显不同。认为在商品市场,即使乌克兰局势的紧张得到缓解,原油、天然气和金属资源价格仍将高居不下的看法根深蒂固。
与过去石油危机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原油等的商品上涨不会长期持续。野村综合研究所的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这样认为的理由是与70年代有所不同的经济环境。
木内登英指出的不同点是,第一,1970年代发达国家的潜在增长率较高,处于容易发生价格持续上涨的经济环境,第二,以越南战争和冷战等为背景的美国政府支出增加带来财政赤字扩大,导致贸易逆差,进而使美元流向海外。这成为在结构上持续推高美元计价的商品行情的因素。
美国目前面临40年来最严重的高通货膨胀,在3月16日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时隔1年取消零利率政策,设想年内进一步进行6次加息。木内登英认为,“供给端影响巨大的物价上涨容易导致过度的货币紧缩,有可能迎来所谓的经济的过度抑制这一终结。这样一来,将给原油价格带来自律性调整之外的暴跌”。这种预期对于世界经济构成巨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