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脱碳的欧洲下一个目标是“循环型经济”
中山淳史:在国际会议领域,远程参会的方式日益增加,日本因此过着昼夜颠倒生活的人不在少数。
以“ISO”认证制度而为人所知、制定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国际标准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这方面也不例外。我曾有幸采访该组织的日本代表之一、多摩大学规则形成战略研究所客座教授市川芳明。由于他要参加从日本时间凌晨持续到早上的ISO的会议,所以我采访到他的时间也是在这一会议结束之后。
不过,市川表示参加国际会议时在电脑屏幕前是很难表现出疲劳的。他说“很多会议都很伤神,(因为)欧洲各国总是带着貌似要‘掌握所有国际规则’的气势来参加”。
ISO有几百个委员会和工作组,每个委员会和工作组都有主席或召集人。其中,欧洲各国掌握的重要职位足足超过日本的10倍。
以市川芳明所属的委员会之一“TC323 循环型经济技术委员会”为例,该委员会有5个工作组,“1组”的召集人来自法国,“2组”日本,“3组”荷兰,“4组”法国,“5组”卢森堡。而且,统管全局的主席国也是法国。
欧盟派遣企业负责人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据介绍,循环型经济是引领脱碳举措的欧盟(EU)接下来要向世界推广的领域。而且,向这一制定国际规则的一线积极选派国家公务员和研究人员的实际工作则由企业来承担。以ISO的委员会为例,主席国法国的代表由处理水和废弃物的法国苏伊士(Suez)的高管担任。
令人感兴趣的是苏伊士所属的被称为“静脉”的产业的规模和定位。在日本,水和废弃物的处理除了地方自治体(地方政府)以外,同时由分散在日本全国各地、从事小规模经营的回收公司负责,而苏伊士则是销售额高达2万亿日元的大企业。
另外,好像是为了在推广循环型经济上抢占先机,欧洲还启动了大规模企业并购。苏伊士已于5月确定被同行企业法国威立雅(Veolia)收购。威立雅最近的股票市值超过了法国雷诺。收购完成后,销售额将达到4.8万亿日元,规模将超过日本的东芝和富士通。
威立雅日本(东京都港区)的会长野田由美子表示“欧洲构想的循环型经济与其认为是环境政策,不如说是经济政策”。应对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据说欧洲的目的在于“创造各种机会,让企业恢复不会输给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增长力,也同时为开拓就业途径提供契机”。
通过废物再生促进技术创新
就拿废塑料而言,仅靠回收、加工的话,再生产品的品质也会逐渐劣化。但如果对此进行投资,掀起技术创新,同时升级供应链,废弃物也可能实现与最初的原材料相当甚至更高的品质。
这在欧洲被称为“水平循环(Horizontal recycle)”和“升级再利用(Up-cycle)”。前者的典型做法是饮料厂商“将回收的瓶子再作为瓶子利用”,后者的做法则是像德国阿迪达斯等将穿旧了的跑鞋溶化、再生为新产品的做法。
规则和产业高度化或许会成为对日本和中国产品的“防御墙”。欧盟启动了按照制造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家电和日用品分为7级的制度,今后还将在循环型经济领域也建立相似的机制。ISO则将成为将这些欧洲制定的规则和经济模式推广到全世界的“舞台”之一。
这其中也有对经济安全保障的考虑。欧盟在纯电动汽车的普及上将领跑世界,其提出在2022年引进在欧盟区域内再生利用电池中所含的钴、钨等物质的规则,也就是“电池规则”。目的是减轻对中国等特定生产国的依赖。
美国德国也重视水资源
水也一样,欧盟正逐步提出在欧盟区域内始终确保一定水量的方针。欧盟认为,饮用水紧张、森林火灾及水灾的增加与全球变暖有很大关系,但大量使用水的企业也负有责任。
德国体育用品企业彪马(PUMA)关于水使用和处理公布了“损益计算书”,明确了责任和使命。大众(VW)正在推广“水补偿(Water Offset)”的措施,提出的是在包括欧盟以外地区,在各国工厂使用的水由当地社会创造同量水。今后,在这些领域也将制定国际规则。
美国是在规则制定上跟欧洲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对循环型经济被认为非常关注。加利福尼亚州每年发生森林火灾的一大原因是全球变暖导致地下水减少。为应对自然灾害,美军的年开销接近1万亿日元的年份不断增加,因此正快速倾向于认为“水资源是安全保障”。
据说还存在中美问题。如果水补偿能在全球形成规则,就能阻止大量使用冷却水的数据中心的建设。美国认为,这将对在数据中心方面实施巨额投资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抑制力。
日本应该如何考虑循环型经济?据称,ISO已开始网罗水及废弃物的“资源化”、工业产品的共享及收费业务、还有对企业的投融资,并开始在这些方面制定规则。仅靠互联网和人工智能(AI)并不能改变经济。对于日本来说,提出自己的战略和目的并进一步参与规则制定或许是亟待解决的课题。